止止还止止,休休休坐驰。
兀兀固在此,浪浪将何之。
【注释】
止:语助词,表停顿。省躬:反省自身。兀兀:形容呆滞的样子。固:本来。将:往。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反省中发出的感慨之言。诗的首句写自省,次句写静坐沉思,末句写遐想未来。全诗以“省躬”为线索,通过“止”“休”等词的反复使用和对“兀兀”、“浪浪”等词的反复描绘,表达了诗人深沉的自我反省和对未来的忧虑之情。
止止还止止,休休休坐驰。
兀兀固在此,浪浪将何之。
【注释】
止:语助词,表停顿。省躬:反省自身。兀兀:形容呆滞的样子。固:本来。将:往。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反省中发出的感慨之言。诗的首句写自省,次句写静坐沉思,末句写遐想未来。全诗以“省躬”为线索,通过“止”“休”等词的反复使用和对“兀兀”、“浪浪”等词的反复描绘,表达了诗人深沉的自我反省和对未来的忧虑之情。
诗一: 南州高士出皇都,阴雨三旬汇若湖。 一旦铨郎辞墨绶,满朝台谏伏青蒲。 注释:南州高士,指徐明衡;皇都,指南京;阴雨三十日,形容时间久长;汇若湖,指的是杭州西湖。 赏析:首句写徐明衡作为南州的高士被选拔至皇都,暗示他具有非凡的才能和地位。第二句描绘了一个长时间的阴雨天,形容时间的漫长和环境的艰苦。第三句表达了徐明衡离开官场后,满朝官员都对他表示敬意和羡慕。第四句则是对徐明衡的赞扬
注释:三月的黄河汾水两岸风光秀丽,我行走在通往献王家的道路上。清江上空有云朵守护,龙眠山安然无恙;碧汉天空风高气爽,雁群斜飞成行。道路崎岖忘记辛劳,因日食而感到疲惫;尘襟忽然变得清新,闻到了春天的气息。光辉仪态不能让人隔绝,柳树轻拂着青枝,梅花绽放着芬芳。 赏析: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前往献王家的路上所见到的美丽景色和感受到的美好心情。诗中“三月河汾剩物华”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河水清澈
【注释】 《和吕豫石天部儆学诗十首》是南宋诗人陈亮的组诗作品。此诗为第四首,作者借“游丝”自喻,以“赘疣”、“扰”、“钩”等词,抒发自己对世俗名利的厌倦之情。 身外:身上。赘疣:赘生在皮肉上的瘤子。 营营:忙忙碌碌的样子。事:指世俗的名利、权位。 翻成:反而使……变成……扰:扰乱。 直肠:通体正中;比喻正直的人。硬作钩:把正直的人当作钓饵。 甘饮:乐于饮酒。 著屐(jī):穿木底的鞋。屐,音基
睿思讲罢讲何思,请更参详率性时。 膝下瞻依宁俟虑,井边怵惕那容迟。 也知研究堪穷髓,绝胜疏浮但撩皮。 只是不思原圣脉,入门争可让些儿。 注释: 1. 睿思:深远的思考,指对学问或真理的深入思考。 2. 讲何思:询问如何思考或如何对待思考。 3. 率性时:遵循本性的时候,即按照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本性去行动。 4. 膝下瞻依:形容子女或下属对父母或上级的依赖和尊敬。 5. 宁俟虑:宁愿等待思考的结果
注释:牛耳词坛,指文人聚集的词坛。孰与京,与谁相比?留连,舍不得离开。端为迟行,是为了推迟行程。几年相忆,好几年来一直思念。双鱼赤,指书信。躬逢,亲自遇到。错落奚囊,指才学出众或学问渊博的人。刚喜极,非常高兴。咨嗟嫠纬,指感叹自己年老色衰。却愁生,感到忧愁。全凭一醉浇离绪,全靠借酒浇愁来消解离别的痛苦。到东人,指东晋名士谢安。呼酒觥,请喝酒。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告别友人太宇贤藩时所作
【注释】 勿用区区叹德孤:不要因为自己德才不济而感叹孤单。 茫茫宁匪尽人夫:茫茫大海难道不是天下所有的男子吗? 试询乾父皆男也:试着问问那些父亲们,他们都是男的啊! 可道街氓不圣乎:可以这样说,街头的百姓中难道没有圣人吗? 有我一堂分肺腑:有我一家人,我们的家就像肺腑一样。 同人千圣点头颅:我们这些平凡的人,也能像千千万万圣贤一样去努力、去奋斗。 阳和未到冰难解:太阳暖和了,冰雪才能融化。
我们来解读这首诗的诗句和翻译: 第一句“共道榴花结子多”,意思是说人们通常认为榴花(即石榴)的果实非常多。这里,“共道”表示大家普遍的看法,而“榴花结子多”则是对这种看法的具体描述,强调了榴花果实的丰富。 第二句“百花阶下共森罗”,描述了一种景象,即在百花盛开的台阶下,各种花卉繁盛地生长。这里的“百花阶下”指的是一个花卉众多的地方,而“森罗”则意味着丰富多彩且密集。 第三句“滔滔万派归沧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全诗如下: 吾性原从未有孩,五常百行甫成才。 太初太始须参也,一欲一为可漫哉。 身濯江流才是洁,眼迷跬步未云开。 曾观乡党十篇否,检点衣裳饮馔来。 注释: 1. 吾性原从未有孩:我的性格原本没有孩子气,即纯真无邪。 2. 五常:儒家认为的人的五种基本道德修养。 3. 百行:指人的各种行为和品德。 4. 太初太始(tài chū tài shǐ):古代哲学用语
【注释】 和:应和;天部:指天上。尼山:指泰山,因山上多石而得名。盍(hé):何不。分:区分。介:界限,界限分明。殷殷:勤苦的样子。防错:防止差错。殷殷防错常询路,战战临深为过关:殷殷地勤于防范错误,常常询问道路,在深深的水中过河,要谨慎行事。老我:指作者自己。耿耿:有心事的样子。中宵耿耿未能闲:深夜里心事重重,睡不着觉。 【赏析】 《和吕豫石天部儆学诗十首其七》是宋代文学家曾巩的作品
注释:不要随便把心意当作心,才说寻找心是找不到的。 固然在一腔难以问际,虽然万备不容针。 不是凭轴在空轮饰,觅得丹来遍地金。 千古斋心颜氏子,聪明黜尽只潜沉。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修炼和悟道的深刻见解。首句"等闲莫把意为心",告诫人们不要轻易把心意当作真正的心;次句"才说寻心无可寻",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指出真正的心是无法寻找到的。第三句"固在一腔难问际",则揭示了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
释义: 事情往往是因为忙而出错,中道时应当从容应对。 在行动前先考虑好,以免造成错误和麻烦。 注释: 事因:事情的原因或起因。 省躬:反省自己。 中道:正中间,半途。此处表示处于事情的中间阶段。 拟议(yì yì):事先考虑或筹划。 言动:说话做事。 愆戾:过错,过失。 赏析: 这首诗是一篇关于反省和自我控制的文章。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处理事务时,应避免匆忙行事导致的错误
释义:杰人千仞壁,卓见亦横中。方识不闻睹,穆然洵圣功。 注释:杰人:杰出的人才。卓见:高明的见解。方:才。穆然:安闲的样子。洵:实在。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一位杰出人才的颂扬诗。诗人通过赞扬这位杰出人才的才智、见识以及他所取得的成就,表达了自己对于杰出人才的景仰之情
【释义】 这四句是作者对自己心性的自问自答。 “省躬诗”指诗人对自身行为的反省与反思,这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表达方式,旨在通过自我剖析来提高道德修养和艺术修养。 1. 心意由来别:表达了一种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2. 心性亦分明:强调了内心情感的清晰和坚定。 3. 不窥真性面:表达了对真实自我的探寻和理解的愿望。 4. 终是气纵横:暗示了尽管有所追求,但最终未能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赏析】
【释义】 魂魄我依然存在,为什么不能随我而走。 夜晚的梦与白天一样真实,为何不去静心修炼? 【注释】 魄:灵魂;魂:精神。 由:跟随 修:修养 【赏析】 此诗抒发了作者对生死、梦幻及修行的看法。首句“魂魄我依然存在”,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永恒的向往和追求。后二句则表达了一种困惑和无奈。“夜梦原从昼,云何不静修”是说:夜里的梦境和白天一样真实,为何不去静心修炼。这里既表现了自己的困惑
【注解】 省躬诗:自省之诗,即反省自己的诗歌。省躬,自我反省。 闻鸡频问夜,非是爱辛勤:听到鸡鸣就问夜晚何时了,并不是因为喜爱劳作辛苦。 老至光阴少,那能不惜阴:等到年老时,光阴也少了,哪里还舍得吝惜阴天。 【赏析】 这首诗作于作者退居林下之时,是一首自省之作。诗人以“闻鸡”起兴,言自己每日早起听鸡报晓、勤恳劳作,然而到了年老之时,却觉得时光易逝,不能不珍惜每分每秒,不能不吝惜每一寸光阴。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赏析诗句的能力。炼字是古诗常见的表现手法,“匪”通“非”,表示否定,不;“拟”为“类比”,“相”为“相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要把自己比作他人,不要轻视他人而自重。“察言知不足”,意思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言行来发现自己的不足。“日兢兢”,意思是一天到晚小心谨慎。 【答案】 译文: 我不像别人那样自视过高,也不去轻视别人。通过观察别人的言行,发现自己有许多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