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欺人功浅,功深绝自欺。
自欺宁易绝,还在欺人时。
【注释】
不:没有。
欺人:欺骗他人。
省躬:反省自己的言行,这里指自省。
译文:
没有欺人,是因为自己能力不够;
如果能够深谋远虑,就不会自欺其人。
但若不能自省,仍会欺骗他人。
赏析:
这是一首劝戒诗,诗人告诫人们在做事时要有自知之明,不要欺骗别人,也不要欺骗自己。全诗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不欺人功浅,功深绝自欺。
自欺宁易绝,还在欺人时。
【注释】
不:没有。
欺人:欺骗他人。
省躬:反省自己的言行,这里指自省。
译文:
没有欺人,是因为自己能力不够;
如果能够深谋远虑,就不会自欺其人。
但若不能自省,仍会欺骗他人。
赏析:
这是一首劝戒诗,诗人告诫人们在做事时要有自知之明,不要欺骗别人,也不要欺骗自己。全诗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诗一: 南州高士出皇都,阴雨三旬汇若湖。 一旦铨郎辞墨绶,满朝台谏伏青蒲。 注释:南州高士,指徐明衡;皇都,指南京;阴雨三十日,形容时间久长;汇若湖,指的是杭州西湖。 赏析:首句写徐明衡作为南州的高士被选拔至皇都,暗示他具有非凡的才能和地位。第二句描绘了一个长时间的阴雨天,形容时间的漫长和环境的艰苦。第三句表达了徐明衡离开官场后,满朝官员都对他表示敬意和羡慕。第四句则是对徐明衡的赞扬
注释:三月的黄河汾水两岸风光秀丽,我行走在通往献王家的道路上。清江上空有云朵守护,龙眠山安然无恙;碧汉天空风高气爽,雁群斜飞成行。道路崎岖忘记辛劳,因日食而感到疲惫;尘襟忽然变得清新,闻到了春天的气息。光辉仪态不能让人隔绝,柳树轻拂着青枝,梅花绽放着芬芳。 赏析: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前往献王家的路上所见到的美丽景色和感受到的美好心情。诗中“三月河汾剩物华”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河水清澈
【注释】 《和吕豫石天部儆学诗十首》是南宋诗人陈亮的组诗作品。此诗为第四首,作者借“游丝”自喻,以“赘疣”、“扰”、“钩”等词,抒发自己对世俗名利的厌倦之情。 身外:身上。赘疣:赘生在皮肉上的瘤子。 营营:忙忙碌碌的样子。事:指世俗的名利、权位。 翻成:反而使……变成……扰:扰乱。 直肠:通体正中;比喻正直的人。硬作钩:把正直的人当作钓饵。 甘饮:乐于饮酒。 著屐(jī):穿木底的鞋。屐,音基
睿思讲罢讲何思,请更参详率性时。 膝下瞻依宁俟虑,井边怵惕那容迟。 也知研究堪穷髓,绝胜疏浮但撩皮。 只是不思原圣脉,入门争可让些儿。 注释: 1. 睿思:深远的思考,指对学问或真理的深入思考。 2. 讲何思:询问如何思考或如何对待思考。 3. 率性时:遵循本性的时候,即按照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本性去行动。 4. 膝下瞻依:形容子女或下属对父母或上级的依赖和尊敬。 5. 宁俟虑:宁愿等待思考的结果
注释:牛耳词坛,指文人聚集的词坛。孰与京,与谁相比?留连,舍不得离开。端为迟行,是为了推迟行程。几年相忆,好几年来一直思念。双鱼赤,指书信。躬逢,亲自遇到。错落奚囊,指才学出众或学问渊博的人。刚喜极,非常高兴。咨嗟嫠纬,指感叹自己年老色衰。却愁生,感到忧愁。全凭一醉浇离绪,全靠借酒浇愁来消解离别的痛苦。到东人,指东晋名士谢安。呼酒觥,请喝酒。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告别友人太宇贤藩时所作
【注释】 勿用区区叹德孤:不要因为自己德才不济而感叹孤单。 茫茫宁匪尽人夫:茫茫大海难道不是天下所有的男子吗? 试询乾父皆男也:试着问问那些父亲们,他们都是男的啊! 可道街氓不圣乎:可以这样说,街头的百姓中难道没有圣人吗? 有我一堂分肺腑:有我一家人,我们的家就像肺腑一样。 同人千圣点头颅:我们这些平凡的人,也能像千千万万圣贤一样去努力、去奋斗。 阳和未到冰难解:太阳暖和了,冰雪才能融化。
我们来解读这首诗的诗句和翻译: 第一句“共道榴花结子多”,意思是说人们通常认为榴花(即石榴)的果实非常多。这里,“共道”表示大家普遍的看法,而“榴花结子多”则是对这种看法的具体描述,强调了榴花果实的丰富。 第二句“百花阶下共森罗”,描述了一种景象,即在百花盛开的台阶下,各种花卉繁盛地生长。这里的“百花阶下”指的是一个花卉众多的地方,而“森罗”则意味着丰富多彩且密集。 第三句“滔滔万派归沧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全诗如下: 吾性原从未有孩,五常百行甫成才。 太初太始须参也,一欲一为可漫哉。 身濯江流才是洁,眼迷跬步未云开。 曾观乡党十篇否,检点衣裳饮馔来。 注释: 1. 吾性原从未有孩:我的性格原本没有孩子气,即纯真无邪。 2. 五常:儒家认为的人的五种基本道德修养。 3. 百行:指人的各种行为和品德。 4. 太初太始(tài chū tài shǐ):古代哲学用语
【注释】 和:应和;天部:指天上。尼山:指泰山,因山上多石而得名。盍(hé):何不。分:区分。介:界限,界限分明。殷殷:勤苦的样子。防错:防止差错。殷殷防错常询路,战战临深为过关:殷殷地勤于防范错误,常常询问道路,在深深的水中过河,要谨慎行事。老我:指作者自己。耿耿:有心事的样子。中宵耿耿未能闲:深夜里心事重重,睡不着觉。 【赏析】 《和吕豫石天部儆学诗十首其七》是宋代文学家曾巩的作品
注释:不要随便把心意当作心,才说寻找心是找不到的。 固然在一腔难以问际,虽然万备不容针。 不是凭轴在空轮饰,觅得丹来遍地金。 千古斋心颜氏子,聪明黜尽只潜沉。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修炼和悟道的深刻见解。首句"等闲莫把意为心",告诫人们不要轻易把心意当作真正的心;次句"才说寻心无可寻",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指出真正的心是无法寻找到的。第三句"固在一腔难问际",则揭示了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
【注释】 (1)省躬诗:即反省诗,诗人自作的一首诗。 (2)名利真成祟,英雄奈尔何:指名利成为祸患,英雄又有什么办法? (3)清江平似席:形容江水清澈平静。 (4)倏忽起风波:指一时兴起就掀起了风波。 【赏析】 此为《自咏》一题的首篇,是一首反映作者对名利的看法和态度的诗歌。《新唐书·隐逸传》载:“李白好酒,游历四方,常预谋世事。天宝初,供奉翰林。”此诗当是他游历四方,在政治斗争中失意时所作
【释义】: 古人爱惜每寸光阴,一寸一寸地都有所用心。 古时不专门读书,但所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赏析】: 此诗是一首自勉诗。作者借古人惜时之词,勉励自己珍惜时间,专心致志地做学问。首句“古人惜寸阴”即从古人处得来;第二句“寸寸必有事”,则从自己经验得出。这两句一虚一实,虚实相生,以古人之事为引,而归结到自己身上,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认识和态度。第三句“古不专诵书”
【注释】 窥:观察。聒:喧闹,烦扰。底:何。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自我反省之作。“何处窥刚德?应于众聒时”,诗人以反问的语气,抒发自己对刚直不阿品德的向往;“初心原不恶,底事为人移?”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是否改变了初衷的疑惑,并进而思考自己改变的原因。 “省躬”是反省自身的意思。“省躬诗”就是写自己的反省之辞。从内容看,诗人似乎在自问,为何会失去刚直不阿的品性,而变得随波逐流呢?
诗句释义: 1. “不慑于巨祸” - 这句话表示在面对巨大的灾难和困难时,不会感到恐惧或屈服。 2. “不怵于殊荣” - 这句话表示在面对荣誉和赞美时,也不会感到畏惧或不安。 3. “不眩于久昵” - 这句话表示在长时间的亲密关系中,不会被迷惑或迷失方向。 4. “白首鲜能行” - 这句话表示到了晚年,很少有人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译文: 在面对大灾难时,我从不感到害怕; 在受到赞誉时
【释义】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通过“省躬”的形式,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昏庸和无能。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以“省躬”的形式,借古讽今,对封建统治者的暴虐、昏庸进行揭露。首句写饮毒身亡的人,在十年前饮下毒酒;次句写毒发身亡的人,在十年后饮下毒酒。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时间先后,实则暗藏讥讽:前者饮毒而死,后者中毒而亡,都是因为统治者的暴虐,才导致这样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