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阙开汤网,南冠释楚累。
幸能全顶踵,勿复惜捐糜。
洒血知何地,然灰尚有期。
艰危吾道在,努力赐环时。
【注释】
北阙:指朝廷,皇宫。开汤网:打开监狱,使罪犯获释。汤,热水;网,捕鸟用的竹笼。南冠:指被俘的楚人,即屈原。楚冠,古代楚国人所戴的帽子。楚累:楚人的困顿、屈辱。楚,指楚国,战国七雄之一。全顶踵:指保全性命。顶,头顶;踵,脚跟。捐糜:犹捐躯,牺牲生命。洒血:指在战场上为国捐躯。然灰:燃火焚烧尸体。期:期限,希望。艰危:形势险恶,处境艰难。吾道:我的道路。努力:努力进取。赐环:赐予环带,表示赦免的意思,这里指恢复官职。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当时诗人流寓华州,与友人冯慕冈相遇,赠其《送韦司直之岭南》一诗。冯慕冈是唐代著名学者冯康叔的侄儿,因遭逢变乱而隐居华州。冯慕冈以清贫自居,不愿出仕,因此受到时人的讥讽。杜甫对冯慕冈的遭遇深表同情,并写下这首《赠冯司直》诗。
首联“北阙开汤网,南冠释楚累”写冯慕冈的处境。北阙,即朝堂,朝廷,皇宫。汤网,比喻朝廷开恩,释放犯人,使他们获得自由。南冠,本意指南方之人戴的帽子,这里借指被俘的楚人,即屈原。楚冠,指楚人的帽子。楚累,楚人的困顿、屈辱。诗人用“南冠”喻冯慕冈,用“楚累”来说明他受迫害的苦处,同时暗示冯慕冈应像屈原那样,保持清白的高风亮节,不受权贵的胁迫。
颔联“幸能全顶踵,勿复惜捐糜”表明杜甫对冯慕冈的劝勉之情。诗人认为,只有保住性命,才能继续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要吝惜个人的安危。诗人鼓励朋友要像古人那样坚守自己的志向和原则,不惧生死。
颈联“洒血知何地,然灰尚有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怀和安慰。这里用“洒血”比喻在战场上为国捐躯,用“然灰”比喻死后化为灰烬。然而,诗人坚信冯慕冈最终会迎来光明的未来。这里的“期”字既指希望冯慕冈早日得到赦免,又暗指冯慕冈的才华终将得以施展和发挥。
尾联“艰危吾道在,努力赐环时”再次强调了诗人对朋友的期望和鼓励。诗人相信,只要坚持正义和信念,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实现自己的理想。这里的“艰危吾道”指的是诗人自己的处境和道路,而“努力赐环时”则是指希望朋友能够尽快得到皇帝的赦免和重用。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朋友的关怀和鼓励,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