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响溪雨来,萧萧客窗暝。
瑶琴倦不谈,石阑晚犹凭。
烟深鸟依树,花落风满径。
隔岸谁诵经,泠泠发清磬。

【注释】

闲斋:指书房。林响溪雨来,萧萧客窗暝:树林里传来阵阵溪雨声,夜深了,客窗外一片漆黑。

瑶琴倦不谈:我弹累了瑶琴,不想谈什么。

石阑晚犹凭:晚上,我仍靠在石栏杆上。

烟深鸟依树:烟雾弥漫中,小鸟依树栖息。

花落风满径:花瓣飘落,风吹满了小路。

泠泠发清磬:清脆的钟声在山谷里回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诗人以“闲斋”为题,通过描绘一幅幅宁静美丽的山水图,表达了自己内心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和对宁静生活的热爱。

首句“林响溪雨来”,描写了山间溪流旁的树林里,传来阵阵溪水声,仿佛是天籁之音。接着,“萧萧客窗暝”一句,将夜晚的寂静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此时,诗人正坐在书房中,看着窗外的景色,心中充满了平静和安宁。

次句“瑶琴倦不谈”,表达了诗人对弹奏瑶琴的兴趣已经消失,不再去谈论琴曲。这里既写出了诗人的疲倦,也反映出他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第三句“石阑晚犹凭”,描述了诗人依然站在石栏杆上,静静地欣赏着美景。这里的“石阑”指的是书房中的石制栏杆,象征着坚固和稳重。而“晚犹凭”则表明诗人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即使到了傍晚,也不愿意离开。

接下来四句“烟深鸟依树,花落风满径”,进一步描绘了书房周围的自然景色。这里的“烟深”意味着四周都被雾气笼罩,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而“花落风满径”则描绘了落花随风飘舞的景象,给人一种优美而宁静的感觉。这些细节描写使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

最后一句“隔岸谁诵经,泠泠发清磬”,突然转换了场景,从书房转到寺庙。诗人想象着在远处的寺庙里,有人在诵读经书,发出清脆的声音,如同清磬般悠扬动听。这里的“隔岸”指的是远方的寺庙,与前面的书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它也体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