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惟圣代开东观,诏选诸儒会石渠。
金匮已抽司马史,牙签犹藉邺侯书。
献芹耿耿心期在,汗竹依依手泽馀。
从此墨庄淮左盛,汉庭卜式意何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作品,全诗为:
送李逊学献书北上
恭惟圣代开东观,诏选诸儒会石渠。
金匮已抽司马史,牙签犹藉邺侯书。
献芹耿耿心期在,汗竹依依手泽余。
从此墨庄淮左盛,汉庭卜式意何如。
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解释和赏析:
恭惟圣代开东观,诏选诸儒会石渠。
注释:恭敬地考虑当今圣主开建了东观(可能是一个藏书之地),皇帝诏令挑选各位儒学之士在石渠(可能是一个藏书之所)相聚讨论。
赏析:首句点明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即在一个崇尚儒学的时代背景下,皇帝为了选拔贤才,特意设立了东观和石渠,让学者们能够聚集在一起进行学术交流。这不仅体现了皇帝对儒学的重视,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文化的尊重和向往。金匮已抽司马史,牙签犹藉邺侯书。
注释:已经从金匮里抽出了司马(可能是一位历史人物)的传记,而牙签仍沾附着邺侯(可能是一位学者或官员)的书籍。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学者在研读书籍的场景,其中“司马”可能是指历史上著名的人物,而“邺侯”则可能是指与这位司马有深厚友谊的文人,他们共同研究历史,相互学习。这里的“金匮”和“牙签”都是古代文献的载体,通过它们可以感受到古代学者对知识的珍视和追求。献芹耿耿心期在,汗竹依依手泽馀。
注释:我怀着一颗敬仰的心情,渴望像献出芹菜一样表达自己的心意,而我的汗水和手中的笔迹还留在纸上。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学问的追求和对知识传承的责任感。他将求学比作“献芹”(比喻自己像献上芹菜一样虔诚),而将书写比作“汗竹”(形容自己辛勤工作、笔耕不辍),展现了他对学问的执着和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从此墨庄淮左盛,汉庭卜式意何如。
注释:从此以后,墨庄地区(可能是一处文化教育的中心)的学问将会更加兴盛,而汉庭里的卜式(可能是一位贤臣)的志向又该如何呢?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文化教育的期盼和对未来的期望。他认为墨庄地区的学问应该更加繁荣,而卜式这样的贤臣也应该有所作为,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这里的“墨庄”可能是指一个地方性的教育中心,而“卜式”则是一位历史上著名的贤臣。通过对比两者,表达了作者对贤良之才的赞赏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