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竹先贤国,三槐故相庭。
恭惟我文肃,藉甚古仪型。
金掌新卿月,银槎旧客星。
青箱传远大,彩笔动精灵。
右掖何清切,中朝重委令。
判题花粲粲,啸咏竹泠泠。
宗伯司周典,尚书管汉庭。
地华人更妙,名盛德惟馨。
斗运天喉舌,云飞雪羽翎。
趋朝群騕袅,开宴万娉婷。
舞艳围珠袖,歌长簇锦屏。
橐荷元映紫,简竹要垂青。
知贡春题榜,焚香昼锁厅。
为公植桃李,报国蓄参苓。
丹扆更新诏,苍生望永宁。
芝泥看凤下,薇阁待鸾停。
傅说升调鼎,匡衡奏引经。
即应清海岱,还复禅云亭。
自哂依清樾,犹惭泛梗萍。
卑飞惟短翅,终愿附青冥。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孤竹先贤国,三槐故相庭。
  • 注释:孤竹,指古代的孤竹国,象征贤明的先祖之地。三槐九棘,是古代天子的官庭,用以比喻高官显位。
  • 赏析:诗人通过“孤竹”和“三槐”两个历史典故,表达了对王尚书(王本中)的尊敬和仰慕之情。
  1. 恭惟我文肃,藉甚古仪型。
  • 注释:文肃,是对王尚书的尊称。藉甚,意为深远、显著。古仪型,指的是古代的礼仪制度。
  • 赏析:诗人通过表达对王尚书的尊敬和推崇,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古代礼仪制度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视。
  1. 金掌新卿月,银槎旧客星。
  • 注释:金掌,指王尚书手中的权杖,象征着权威和地位。银槎,指旧时用来记录天文的器具,寓意着科学和智慧。
  • 赏析:诗人运用“金掌”和“银槎”两个意象,赞美了王尚书的崇高地位和卓越才能。同时也表达了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和向往。
  1. 青箱传远大,彩笔动精灵。
  • 注释:青箱,指的是书籍或学问的载体。彩笔,形容文笔优美。
  • 赏析:诗人通过赞扬王尚书的学识渊博和才华横溢,展现了他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1. 右掖何清切,中朝重委令。
  • 注释:右掖,指朝廷的右部,即高级官员区。委令,意为委托重任。
  • 赏析:诗人通过表达对王尚书职责的重要和责任重大的认识,展现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厚情感。
  1. 判题花粲粲,啸咏竹泠泠。
  • 注释:判题,即审题、作答题目。花粲粲,形容文章精彩、美丽。箫咏,即吟诵、歌唱。
  •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王尚书在审题和吟诵诗歌时的风采,展现了他的才学和魅力。
  1. 宗伯司周典,尚书管汉庭。
  • 注释:宗伯,指主管宗教事务的高官。司周典,即管理周朝的典籍和文物。尚书,指主管政务的最高官员。管汉庭,即管理汉朝的政治事务。
  • 赏析:诗人通过描述王尚书在不同朝代的官职和职责,展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担当。
  1. 地华人更妙,名盛德惟馨。
  • 注释:地华,指国土、国家。人更妙,形容人才更为出色。名盛德惟馨,意为名声盛大,德行芬芳。
  • 赏析:诗人通过强调王尚书在国内外的杰出表现和高尚品质,赞美了他的爱国精神和道德修养。
  1. 斗运天喉舌,云飞雪羽翎。
  • 注释:斗运,指天象的变化。天喉舌,比喻说话有分量、有影响力。云飞雪羽翎,形容气势磅礴、威风凛凛。
  •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王尚书在政治斗争中的表现和影响力,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勇气。
  1. 趋朝群騕袅,开宴万娉婷。
  • 注释:趋朝,指上朝拜见君王或皇帝。騕袅,形容轻盈婀娜。娉婷,意为优雅动人。
  • 赏析:诗人通过描写王尚书在朝堂上的风采和宴会上的优雅举止,展现了他的风度和魅力。
  1. 舞艳围珠袖,歌长簇锦屏。
  • 注释:舞艳,指舞蹈时的艳丽姿态。围珠袖,形容舞袖华丽精美。歌长,指唱曲时悠扬婉转的声音。簇锦屏,意为装饰华丽的屏风。
  •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王尚书在音乐舞蹈方面的才华和造诣,赞美了他的艺术天赋和审美情趣。
  1. 橐荷元映紫,简竹要垂青。
  • 注释:橐荷,指用草编成的容器。元映紫,形容色彩鲜明、引人注目。简竹,指用竹条制作的乐器。要,意为必须、一定要。
  • 赏析:诗人通过赞美王尚书的高贵气质和高雅情趣,展现了他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1. 知贡春题榜,焚香昼锁厅。
  • 注释:知贡,指科举考试中被选拔出来的优秀学子。春题榜,形容科举考试中的优秀学子被公布出来。焚香昼锁厅,形容科举考试期间紧张有序的氛围。
  •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科举考试的场景和气氛,展现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严肃性和重要性。
  1. 为公植桃李,报国蓄参苓。
  • 注释:为公,指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做事。植桃李,比喻培养人才和造福社会。报国,意为为国家贡献力量。蓄参苓,形容积累知识和经验以备不时之需。
  • 赏析:诗人通过表达自己为国家培养人才和积累知识的经验,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1. 丹扆更新诏,苍生望永宁。
  • 注释:丹扆,指帝王的宝座。更新诏,形容皇帝发布新的诏书。苍生,指百姓。永宁,意为永远安宁。
  • 赏析:诗人通过表达对国家繁荣昌盛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展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赞诗,通过对王尚书生平事迹的描述,展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对社会的贡献以及个人的才学和品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体现了作者对王尚书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祝愿和期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