俨然高髻楚人妆,一曲新声总断肠。
少弟蒙恩为协律,狂夫被遣出平羌。
借来燕垒危难住,种得莲房老亦香。
鸾镜晓临无限恨,且将心事问徐娘。
原诗:巨浸波涛岂易凭,每因沮洳见丘陵。不堪井邑频移改,耐可河堤善溃崩。淮水九秋仍未减,楚人三户竟无增。艖符辗转王程急,愁绝孤舟风雨凌。
诗句释义
- 巨浸波涛岂易凭:此处“巨浸”指的是辽阔的水域,波涛汹涌如同巨大的存在,难以凭借。表达了诗人对广阔海域或大江大河的敬畏与感叹。
- 每因沮洳见丘陵:沮洳是泥泞、积水之地,丘陵则是地形起伏的自然景观。这里指每当在泥泞中前行时,便会见到连绵不绝的山丘。
- 不堪井邑频移改:此处“井邑”指城镇,频繁变动意味着城市和乡村的迁移,反映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
- 耐可河堤善溃崩:河堤一旦溃决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里强调了河堤的脆弱性和危险性。
- 淮水九秋仍未减:描述了淮水(今淮河)在秋冬时节依然水量充沛的景象,展现了河流季节变化的无情。
- 楚人三户竟无增:楚国虽然小,但即便只有三个家庭也足以维持生存,说明楚国人口虽少却坚韧。
- 艖符辗转王程急:艖为古代船只,符是通行证,王程指长途跋涉,急于完成朝廷的任务。
- 愁绝孤舟风雨凌:孤舟中的人们面对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感受着深深的忧愁和无奈。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反映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诗中对江河的描写充满了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环境变迁的忧虑。通过对比古今变化,诗人抒发了对环境保护和人类活动影响的深刻思考。
关键词注释
- 巨浸波涛:形容水域辽阔,波涛汹涌,难以平息。
- 沮洳:泥泞、积水的地方,常用以比喻困难或逆境。
- 井邑:城镇,泛指人类的居住地。
- 河堤:用于保护河岸免受洪水侵袭的堤防设施。
- 淮水:古代中国南方的大河之一,今天的淮河是其下游部分。
- 楚人: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位于现在的湖北省一带。
- 艖:古代的一种小船,通常用于水上交通。
- 王程:皇帝所命之任务,即朝廷下达的重要公务或使命。
- 风雨凌:风雨交加,形容天气恶劣。
通过对《北游诗二十一首清河即事》的理解,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邃的思想情感,还体会到了古人对于天地自然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蕴含了对人类社会行为对自然界影响的思考,展示了古代文人对和谐共生的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