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芙蓉湖水清,征帆一片挂离情。
暮云黯惨难为别,重唱骊驹待月明。

【注释】

芙蓉湖:即合肥西湖。在今安徽合肥市。

征帆一片:征船的帆片。

骊驹:古时送别朋友,以骊山为名。此处泛指送别的车辆。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元和五年(800年)离开长安后所作。诗人当时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有对家乡的眷恋,又有对前途的忧虑;既有对友人的不舍,也有对即将到来的离别的惆怅。所以,诗中既有“水清”、“征帆挂离情”等写景的句子,又有“暮云黯惨难为别”、“重唱骊驹待月明”等写情的句子。全诗意境凄婉,感情深挚。

首句“八月芙蓉湖水清”,起笔突兀,却又平实。芙蓉湖,即后来的合肥西湖,位于合肥市区南郊。这里用“芙蓉”来修饰“湖水”,既写出了湖水清澈如镜的特点,又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第二句“征帆一片挂离情”,紧承首句而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送别的场景。诗人站在岸边,目送着一叶扁舟,船上的帆片被风吹得鼓了起来,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这里的“征帆”并非实指,而是诗人自比所乘之舟,借以抒发自己的情感。

第三句“暮云黯惨难为别”,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拓展。暮云,即傍晚的天空,常常被用来象征离愁别绪。诗人站在湖畔,看着夕阳西下,天空中的云彩变得越来越黯淡、沉重,似乎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分别而悲伤。这里的“难为别”,既表达了诗人对即将离别的朋友的不舍,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尾句“重唱骊驹待月明”,则是一种豁然开朗的结尾。诗人在这里借用了“骊驹”这个典故,表示自己虽然要离去,但心中仍然牵挂着朋友,愿意在明月高照的时候再次相聚。这里的“重唱”二字,既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也暗示了诗人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将送别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和人物动作来烘托气氛,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同时,诗中的意象也富有象征意义,如“芙蓉湖”、“征帆”、“暮云”等,都成为了诗人情感的象征载体,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