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兰徒佩芳,种菊徒采英。
饘粥苟不继,不如学躬耕。
荷锄出东皋,布谷方有声。
好雨以时至,春水昨夜生。
井井畎亩界,油油禾黍平。
吾志在一饱,匪冀仓箱盈。
南阳迟诸葛,谷口寻子真。
翻嫌沮溺辈,后世知其名。
【注释】
杂咏十首·渔父:此诗选自《古诗源》卷六,是一首反映农村生活的田园诗。
滋兰:栽培兰草。
徒:空、白白地。
芳:芳香的花草。
种菊:栽种菊花。
饘粥:稀饭。
躬耕:亲自耕作。
皋:水边高地。
油油:茂盛的样子。
禾黍:稻谷和黍子。
一饱:指吃饱肚子。
匪:不是。
谷口,即谷口山,在今河南省济源市东北。
沮溺:指东汉末年隐居不仕的陶渊明和郑子真。
翻嫌:反而嫌弃。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归隐后所作。诗人通过描写农村劳动生活,表现自己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抒发了自己渴望回归自然的志向。全诗语言平实自然,清新淡雅。
前四句写农民的辛勤劳动,五、六句写他们所希望的结果,七、八句写雨露滋润庄稼生长的情景,九、十句写自己的愿望。最后两句写诗人对农民辛苦耕耘的欣赏,也暗寓自己渴望归隐的心情。
首联“滋兰”,以“徒”字起兴,点明主旨;“种菊”二句,承上启下,写农民辛勤劳作,期望有好收成,但若不及时耕种,就不如自己亲自去耕地;颔联“荷锄”“布谷”,写农民在田间劳作的情景;颈联“井井”、“油油”,形容农田的整齐和庄稼的茂盛,写尽农民的辛苦;尾联“吾志”二句,抒发了诗人向往自由的生活,渴望归隐的心情。
诗人在诗中通过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归隐田园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