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越江声动鼓鼙,霸图南北似鸡栖;
谁为揖客称司马,独将游兵是水犀。
箸借自来非为汉,瑟操犹恐未工齐。
十年种、蠡成何事,敢向人前说会稽!
会师东瓯漫成 瓯越江声动鼓鼙,霸图南北似鸡栖。
谁为揖客称司马,独将游兵是水犀。
箸借自来非为汉,瑟操犹恐未工齐。
十年种、蠡成何事,敢向人前说会稽!
注释:瓯越江,指钱塘江,因古代瓯越国在今浙江温州一带得名。霸图,即雄心壮志。司马,古官名,此处指善于用兵之人。箸借,意为借用筷子吃饭,比喻不是出于自身利益。瑟操,指弹瑟的技巧,这里指精通音乐。十年,表示经过长时间。种、蠡,即范蠡和文种,他们曾在越国帮助勾践灭吴复国。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张煌言在明朝末年动荡时期的政治抱负和个人经历。诗人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军事策略的思考。诗中“瓯越江声动鼓鼙,霸图南北似鸡栖”描绘了钱塘江的澎湃波涛象征着国家动荡不安的局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谁为揖客称司马,独将游兵是水犀”则暗示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以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勇气。最后两句“箸借自来非为汉,瑟操犹恐未工齐”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技艺水平的自我怀疑和对精湛技艺的追求。全诗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同时也展示了诗人的个性和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