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磐石重天宗,奕叶金枝并剪桐;
入塞乌孙骄射日,开基赤帝冷歌风。
虚传马渡江皋外,尚忆龙潜海峤中。
却望绛衣愁不见,舂陵夜夜气成虹。
【注释】
悲愤二首:指作者因国事家事感到悲愤的两首诗。汉家:指汉朝,作者自指为汉皇后裔。磐石:坚固如磐的石头,这里比喻汉王朝的江山。天宗:天上的宗庙。奕叶:延续不绝的后代子孙。金枝:皇家之树,这里比喻皇族。剪桐:用梧桐木制成的乐器,用来比喻音乐。乌孙:古代西域国家名,地处今新疆东部。骄射日:形容英勇善战。赤帝:炎帝神农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以火德王天下。冷歌风:指开国之初,人们心情激越歌唱,歌声中充满热情和豪迈。虚传:没有根据的说法。马渡江皋外:指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曹操在长江边设防,以防江东孙权等势力南下。马渡:指赤壁之战。龙潜:指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自己。绛衣:指刘备,因为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故称“绛衣”。舂陵:地名,在今湖南宜章县西北。气成虹:指杜甫晚年流寓湘、鄂一带,经常看到天空中的彩虹,感叹时运不济而作此慨叹。
【赏析】
这两首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流寓梓州的感怀之作。诗人借对两朝的历史兴替进行比较,抒发了对朝廷衰败和人民苦难的深切感慨。
第一首,从开头到“入塞”八句,追述汉朝兴盛的历史。汉王朝的江山像坚固的磐石,它的子孙也如同金枝一样繁茂昌盛。他们的祖先继承了周代王室的优良传统,在音乐上也有杰出的成就;他们勇敢善战,使乌孙国的人骄横地向太阳挑战。他们开创基业,开国之初,人们的心都充满了激情与豪迈,仿佛唱起《大风歌》,歌声中充满着热烈和壮志。然而,好景不长,到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曹孟德在长江边设防,以防东南孙权等势力南侵中原。后来,曹操在赤壁大败,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再后来,蜀、吴先后灭掉魏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天下。诗人通过历史兴衰的对比,表达了对朝廷衰败和人民苦难的深切感慨。
第二首,从“虚传”到“绛衣”八句,写刘备和刘禅的遭遇。诗人说:“虚传马渡过江皋外。”意思是说,当年曹操为了防备孙权南下,曾派军驻扎长江边,这是史实。《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曹操曾令东吴使者陆凯来访,陆凯回江东时,孙权送行到江边,对他说:“君还矣!吾知君能止之!”陆凯回答说:“受命而来,制命而返。”这两句诗就是由此而来。后来,诸葛亮出师北伐,刘备曾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并请他出仕帮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可是,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却一直闲居在家,没有出来辅助刘禅。“龙潜”一词,出自《史记·留侯世家》,说张良曾经在桥下躲藏起来,自称“龙伯长”,希望别人把他当作鱼饵吞下去。后来,刘邦派人来寻找他,张良这才出来,被封为留侯。“绛衣”指的是刘备。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在涿县的时候,曾经穿着红色的衣服,所以人称他“中山靖王之后”。后来刘备做了皇帝,又封他的儿子刘禅为太子,刘禅长大后继承了皇位。
这两首诗都是杜甫晚年所作。当时唐朝已经衰落,杜甫忧国忧民,感慨时世艰难,因此写下了这两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