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头烟雾开,钱塘江上潮正来。潮声怒吼如山摧,潮头白喷如花飞。
玉龙跨海兴云雷,舟人相顾胆气衰。停篙直待潮平回,中流击楫欸乃相追随。
丈夫义气烈当如此,谁敢乱把纲常颠倒如波颓。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准确细致阅读全诗,理解诗歌的基本情感,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

钱塘江头望潮

钱塘江头烟雾开,

钱塘江上潮正来。

潮声怒吼如山摧,

潮头白喷如花飞。

注释:

钱塘江:浙江的一条大江,在杭州。

烟雾:指潮水涌起时雾气蒸腾的景象。

正来:正涌来。

译文:

钱塘江口雾气散去之后,潮水涌起;潮水汹涌而来,声势浩大。

钱塘江上潮水声轰鸣如同山崩,潮头的白色浪花犹如花朵盛开。

玉龙跃出海面,掀起惊涛骇浪,船上的船夫们面面相觑,胆怯心惊。

他们停舟等待潮水平息,又击桨前行,继续观潮。

译文:

丈夫应该有豪迈的气概,像这壮美的潮水一样。谁还敢颠倒了纲常礼教而像那溃败的堤坝一样呢?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林升于淳熙八年(1181年)所作,描写了八月十八日钱塘江大潮奇观,赞美了大潮的雄伟气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感情。

“钱塘江头”点明地点、时间,说明观潮的时间和地点。钱塘江头,即杭州城下的钱塘江入海口处,是观赏钱塘潮的胜地。“烟雾开”,烟波浩渺,潮水初至,云雾渐开。“潮正来”,潮头涌动,势不可挡。“怒”字形容潮水之声,如雷鸣般震撼,“摧”字形容潮水之猛,如高山崩塌,形象生动。“白喷”是说浪花四溅,色彩洁白,“花飞”是指浪花飞溅的样子。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花花的海浪比作盛开的鲜花。这些词语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雄浑气势。

三、四句写潮水的壮观景象。“玉龙”是比喻,用来形容潮水翻滚激荡的情形,好像一条巨大的蛟龙从海底钻出来。“兴云雷”,形容水势之大,好像天上的云彩都为之震动。“舟人”是泛指观潮的人。“胆气衰”意思是看惯了大海的人胆子变小了。“欸乃”是古代一种船工吹的号子。“中流击楫”意思是乘着大潮的劲头,击鼓号角,奋勇前进。这两句诗写出了人们看到钱塘江大潮的盛况,内心无比激动,但同时也有些畏惧、紧张,因此不得不暂时收敛起自己的胆量来。这两句诗表现了人们在钱江观潮时既兴奋又恐惧的复杂情绪。

五、六句写观潮的人们面对大自然的壮观奇景而感叹,从而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义气”是豪壮之气的意思。“烈当如此”,是说那种豪放的精神应当这样。“谁敢乱把”是说那些颠倒是非的人,不要扰乱这种正义的精神。“纲常”原指封建社会的道德伦理准则,此处泛指纲纪法度。“颠”同“倒”。这句意思是:谁还敢颠倒了纲常礼教而像那溃败的堤坝一样。这里用反问的语气表达出了作者对于社会道德沦丧现象的愤慨与不满。

最后两句以设问句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未来的期望和祝愿。

【答案】

钱塘江头烟雾开,钱塘江上潮正来。

潮声怒吼如山摧,潮头白喷如花飞。

玉龙跨海兴云雷,舟人相顾胆气衰。

停篙直待潮平回,中流击楫欸乃相追随。

丈夫义气烈当如此,谁敢乱把纲常颠倒如波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