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洗清秋出,余云逐望开。
洞庭霜叶下,阳羡暮帆来。
野嶂横当道,寒流没钓台。
登高正堪赋,莫学楚臣哀。

【注释】雨后登望:即“登望雨后”,意思是在雨后登高。清秋:秋天,泛指秋季。余云:残留的云彩。阳羡:地名,今属江苏省宜兴市。暮帆来:傍晚时分,帆船归来。野嶂:野外的山岭。寒流:寒冷的江流。钓台:相传周武王灭商时曾在此垂钓。

【赏析】此诗是一首咏史怀古之作。诗人借雨后登望之机,抒发了对国家衰亡的感慨和对贤臣遭遇不幸的同情。

首联“雨洗清秋出,余云逐望开。”起笔便以清新的雨意,勾勒出一幅清新秀丽的图景。诗人登上高处,眼前展现的是雨霁天晴后的洞庭湖景色。雨后的水气蒸腾而上,形成一片淡淡的雾霭笼罩着湖水,远处的水光与近处的岸色相映成趣,构成一种空蒙迷离之美。此时,天边的残云渐渐消散,一轮红日从东方露出脸来,照亮了天空与湖面,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气、活力。

颔联“洞庭霜叶下,阳羡暮帆来。”这一句紧承上句,描写的是洞庭湖上的自然景观。洞庭湖畔生长着苍翠欲滴的树木,树叶在秋风的影响下已经呈现出金黄色的色彩。随着太阳的升高,湖面上的霜叶逐渐融化,散发出阵阵清凉的芳香。这时,夕阳已落下西山,晚风送爽,一叶轻帆从远方驶来,给宁静的湖面增添了几分生机。

颈联“野嶂横当道,寒流没钓台。”这两句描写的是洞庭湖岸边的山水风光。远处的山峦起伏连绵,犹如一条条巨大的屏障阻挡着人们的视线。在这险峻的山岭之间流淌着一条小河,河水冰凉清澈,仿佛要没过钓鱼台一样。这里的山水景色十分迷人,但诗人似乎并不为之所动,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尾联“登高正堪赋,莫学楚臣哀。”这一句是这首诗的总结与升华。诗人站在高山之巅,放眼远眺,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他想到楚国的屈原,因为直言进谏而遭放逐、投江自尽的不幸遭遇。诗人不禁感叹:像屈原这样的贤臣,因直言而被朝廷所不容,最终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因此,诗人劝诫世人不要效法屈原,不要在政治上一味追求直言进谏,否则会招致不必要的灾祸。

全诗通过对雨后洞庭湖美景的描写,以及屈原的身世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个人遭遇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文人面对现实政治的态度与立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