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砚随人老,云山发□新。
昔心期后世,余习自前身。
石埭残沙晓,茅檐古木春。
卜居能有此,甘与白鸥邻。
【注释】
老:年老,这里指时间。□新:指云山之景更新。
昔心期后世:指过去有志向,期望后代有所作为。余习自前身:自己的学习经历,也即自己的习惯和习气。
残沙:沙石。茅檐:茅草屋顶的房屋,这里代指隐居之所。
卜居:选择定居。能有此:意思是说这样的居处我能够拥有。白鸥:海鸟,比喻隐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沈集画而题写的。诗人通过写与学子沈集的交往,表现了他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耐人寻味。
“笔砚随人老,云山发□新”,这是说笔墨纸砚随着人的年岁增长而磨损老化,但大自然中的景物却依然焕发着新的活力。诗人用“笔砚随人老”来表达自己对时间的感慨,同时用对比手法强调出大自然的恒久不变。
“昔心期后世,余习自前身”,这是说过去我有这样的志向——希望我的子孙后代可以超越我,而我现在的行为和习惯也延续着这种志向。这里的“余习”可以理解为过去的经验和习惯,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反思和总结。
接下来的两句是:“石埭残沙晓,茅檐古木春。”石埭是指古代的石埭县,位于现在江苏省南京市附近。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清晨时分的景色:残存的沙土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清晰,古老的茅草屋檐下,树木郁郁葱葱,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最后两句是:“卜居能有此,甘与白鸥邻。”这里的“卜居”指的是选择定居的地方。诗人表示,既然能够拥有这样的地方,那么就愿意与白鸥一起生活,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这里的“白鸥”可以理解为隐者,也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
整首诗通过诗人与学子之间的交往,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憧憬。诗人用自己的行动和态度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生活,那就是追求真理,珍视友情,保持谦逊和热爱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