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名画传父子,唐有二李蜀两黄。吴兴公子冠当代,雍也继之早擅场。
宋祖子孙画龙种,毛骨固是非寻常。珊瑚宝玦久零落,空有妙艺传文章。
至元天子亲召见,徒步便赐中书郎。奏图每得天颜喜,盛以金匮白玉堂。
遂令世人争贵重,门户杂遝如堵墙。雍初腾踔晚一蹶,五陵豪气无时忘。
吴姬越娥坐相拥,始肯落笔挥缣缃。五日十日一水石,屏障仿佛生辉光。
君家双图何所得,私印乃出牟陵阳。一图汗漫秋水阔,雁鸿排序投潇湘。
山僧悄寻孤寺远,客子喜甚高帆张。一图嵂兀众峰出,疏林叶赤天雨霜。
消摇巾舄者谁氏,可是商颜之绮黄?风尘澒洞二十载,玉轴锦题多散亡。
图书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千金藏。从来好事遂成癖,云烟过眼如毫芒。
君不见王家桓家势尽时,复墙走翙不得将。何如城南佳山水,千岩万壑摩青苍。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歌的内容、情感和艺术手法。
“画山水行”:这是一首题画诗。首句“古来名画传父子”,指出了中国绘画史上父子相传的传统,唐有李思训、李昭道兄弟,蜀有黄荃父子,宋有赵伯驹、赵伯骕兄弟,元有赵孟頫、赵雍父子,都是有名的画家,都擅长山水画,因此后人称其为“山水家”。第二句“吴兴公子冠代上”,指出吴兴的公子是当时最出色的画家之一,他继承父兄的事业,早先就很有名气。第三句“雍也继之早擅场”,指出赵孟頫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从小就很出名。第四句“宋祖子孙画龙种”,指出赵孟頫继承了宋代画家的遗风,他画的龙特别逼真,所以人们称赞他是“龙种”。第五句“毛骨固是非寻常”,说明他的画技非常高超,不是一般画家所能比的。第六句“珊瑚宝玦久零落,空有妙艺传文章”,指出他的画虽然技艺高超,但却没有流传下来。最后两句“至元天子亲召见,徒步便赐中书郎”,指出元世祖曾亲自召见他,并赐以官职,这在当时是非常荣耀的事情,足见元世祖对赵孟頫的重视。第八句“奏图每得天颜喜,盛以金匮白玉堂。”,表明他的画得到元世祖的喜爱,受到重视。第九、十句“遂令世人争贵重,门户杂遝如堵墙。”,指出他的画使得世世代代的人争相收藏,他的名声越来越大。第十一句“雍初腾踔晚一蹶”,指出赵孟頫年轻时才华横溢,后来遭遇不幸,晚年才有所起色。第十二句“五陵豪气无时忘”指赵孟頫在晚年仍保持着当年那种豪迈的气概。第十三句“吴姬越娥坐相拥,始肯落笔挥缣缃”,指出在他年老时,仍然保持着早年那种豪放不羁的性格。第十四句“五日十日一水石,屏障仿佛生辉光”,指出他在晚年创作了很多好作品,像一幅幅水墨画一样。第十五句“君家双图何所得,私印乃出牟陵阳”,指出他的画作被世人争相收藏。第十六句“一图汗漫秋水阔,雁鸿排序投潇湘”,指出他的画作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画面中大雁排成人字形飞向远方。第十七句“山僧悄寻孤寺远,客子喜甚高帆张”,指出他在画山水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第十八句“一图嵂兀众峰出,疏林叶赤天雨霜”,指出他的画作中有群山耸立的画面,树林里叶子红彤彤的像天降的秋霜一样。第十九句“消摇巾舄者谁氏,可是商颜之绮黄?”,指出他的画作中有商山四皓那样的隐居生活场景。第二十句“风尘澒洞二十载,玉轴锦题多散亡”,指出他的画作经历了风风雨雨,有的甚至遗失了。第二十一句“图书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千甁藏”,指出他的画作是世上难求的珍宝。第二十二句“从来好事遂成癖,云烟过眼如毫芒”,指出他喜欢收藏书画,而且收藏了很多珍贵的字画珍品。
【答案】
译文:自古以来有名的画家都是父子相继,唐人有李思训、李昭道兄弟,蜀地有黄荃父子,宋代有赵伯驹、赵伯骕兄弟,元代有赵孟頫、赵雍父子。吴兴公子是当时最优秀的画家之一,他继承了父兄的事业,很早就很有名气。元世祖曾亲自召见他,并赐以官职。他的作品受到重视,名声越来越大。他年轻时才华横溢,后来遭遇不幸,晚年才有所起色。他的作品被后世争相收藏,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他画山水有独特的风格。他的画作中有商山四皓那样的隐居生活场景。他的画作经历了风风雨雨,有的甚至遗失了。他的画作是世上难求的珍宝。他喜欢收藏书画,而且收藏了很多珍贵的字画珍品。
赏析:
《画山水行》,此作是作者于至元元年(1264)春所作,是一首题画诗。
全诗共分四部分:首四句写唐代以来名画家及其作品;中间四句写赵孟頫的生平事迹;后六句写赵孟頫的画风和作品;最后四句写赵孟頫的人品和影响。第一部分,从“古来名画传父子”到“珊瑚宝玦久零落”,总括了自汉代以来至元代前半段名家辈出、传世不绝的局面。第二部分,由“至元天子亲召见”到“遂令世人争贵重”,主要叙述了元朝建立以后,赵孟頫因政治原因而屡遭挫折、流落江湖、晚年才获得朝廷重用的坎坷经历。第三部分,由“吴姬越娥坐相拥”到“君家双图何所得”,着重描写了赵孟頫晚年创作山水画的生动情景。第四部分,从“五日十日一水石”到“消摇巾舄者谁氏”,主要表现了赵孟頫山水画的高超技艺及在民间的广泛传播和流传至今的状况。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作者被荐举任官,赴大都任翰林国史院编修官,途经真州时,偶遇一位卖画的老翁,于是写了这首诗。
诗人首先回顾了我国古代绘画的历史,认为我国自古就有“父子继业”的传统,历代都有杰出的山水画家。接着诗人又描述了自己与这些名画家的关系,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然后诗人转而描述了自己在官场上的经历,以及在官场上的失败和落魄。诗人说自己曾被元世祖召见,但最终却未能获得重用,只能在江南一带流浪。
接下来诗人又转向了对山水画的创作和欣赏。他说自己晚年时才开始创作山水画,但他的山水画已经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喜爱。他还提到了自己的山水画作品中的一些特点,比如画面中的山水画、树木、人物等等。
最后诗人又转向了自己对绘画和书法的欣赏。他认为自己的绘画技艺非常高超,但是却没有能流传下来。他还提到了自己的画作中描绘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景观等。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悠长。通过描述自己的绘画经历和山水画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和尊重。同时,诗中还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