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门给事三十余,面如红玉少有须。
风骨岂是山泽臞,问着只爱山中居。
前年版下鹤头书,征起直上青云衢。
文华堂高凌紫虚,出入侍从陪金舆。
排方小带红罗襦,精神宛如冯子都。
朝下手拈八尺殳,左旋右转风生躯。
有时自擘双雕弧,命中叠发谁争呼。
归来宾客满直庐,京城酒贵不住酤。
烂醉坐叱苍头奴,执烛写此云山图。
方今台阁多文儒,似君才艺众中无。
文宜侍中武金吾,不负堂堂美丈夫。
山中故人交不疏,十年贫贱长相俱。
升沉忽如鸟与鱼,麋鹿敢逐夔龙趋。
见君此画恒嗟吁,关西行李今何如?
祝君名成归五湖,来寻高阳旧酒徒。
何辞解衣贳百壶,与君痛醉黄公垆。
徐黄门画
黄门给事三十余,面如红玉少有须。
风骨岂是山泽臞,问着只爱山中居。
前年版下鹤头书,征起直上青云衢。
文华堂高凌紫虚,出入侍从陪金舆。
排方小带红罗襦,精神宛如冯子都。
朝下手拈八尺殳,左旋右转风生躯。
有时自擘双雕弧,命中叠发谁争呼。
归来宾客满直庐,京城酒贵不住酤。
烂醉坐叱苍头奴,执烛写此云山图。
方今台阁多文儒,似君才艺众中无。
文宜侍中武金吾,不负堂堂美丈夫。
山中故人交不疏,十年贫贱长相俱。
升沉忽如鸟与鱼,麋鹿敢逐夔龙趋。
见君此画恒嗟吁,关西行李今何如?
祝君名成归五湖,来寻高阳旧酒徒。
何辞解衣贳百壶,与君痛醉黄公垆。
【注释】
- 黄门:宫名,汉代皇帝的侍从官和秘书官的统称,因在禁中,称内臣或宦官。给事:官名,即侍从之臣。
- 红玉:古代传说中一种珍贵的玉石名。
- 风骨:指人的品格、志向和气质。
- 山中居:隐居山林。
- 征起:选拔提拔。
- 紫虚:紫色的天空。
- 文华堂:宫殿名。
- 冯子都:汉代冯异(字公孙)的字。冯异曾任光武帝刘秀的大将,后因功封为阳夏侯,封地在新丰,故号新丰侯。
- 八尺殳:长矛。
- 雕弧:弓箭。
- 高阳:汉高祖刘邦(刘季)的故乡,故址在今河南省杞县西南。
- 黄公垆:地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黄公垆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经常饮酒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画家徐渭的作品《黄门图》的诗。徐渭是浙江绍兴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早年曾参加过科举考试,但未能取得功名。后来他专心于书画创作,成为一位杰出的艺术家。这首诗大约写于明朝弘治年间(1488年)。
全诗共分六段。第一段写画家徐渭的形象。第二至第四段主要描写画家徐渭的绘画技艺。第五至第六段则是对画家徐渭人格的赞美。
第一段“黄门给事三十余,面如红玉少有须。”描绘出徐渭的外貌特征:年龄三十出头,面庞如红色玉石般光滑细腻,胡须稀疏。这一细节描写生动传神,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想象出画家的模样。
第二段“风骨岂是山泽臞,问着只爱山中居。”进一步描绘了徐渭的气质。他认为徐渭并非那种身材矮小、相貌清瘦的人,而是有着高尚品格、豪迈气概的壮士。而徐渭所喜欢的是居住在山中的宁静环境。这里的“问着”一词,既表达了诗人对画家的好奇之情,也暗示了他对画家生活状态的关心。
第三段“前年版下鹤头书,征起直上青云衢。”描述了画家的书法技艺。他曾经书写过鹤头状的字体,这种字体笔画飘逸、灵动多变,犹如仙鹤翱翔于云端。而他的书法则如同直上青云的骏马,奔腾不息。
第四段“文华堂高凌紫虚,出入侍从陪金舆。”则描写了画家在宫廷中的辉煌地位。他曾担任朝廷的重要职务,出入宫廷之中,陪伴皇上左右,享受着尊贵的地位和待遇。
第五段“排方小带红罗襦,精神宛如冯子都。”通过对比的方式赞美了画家的精神风貌。他身着红色的罗襦,佩戴整齐的小腰带,展现出一种英姿勃发的气势。而他的精神状态则与东汉时期名将冯异相媲美。冯异曾以英勇善战著称于世,其精神和风采备受人们称赞。
第六段“朝下手拈八尺殳,左旋右转风生躯。”则描绘了画家挥舞长矛的动作及其所带来的震撼力。他手持长矛,左旋右击,动作矫健有力,仿佛狂风席卷而来,令人叹为观止。
第七段“有时自擘双雕弧,命中叠发谁争呼。”则进一步展示了画家精湛的射箭技艺。他能够准确地射中靶心,每一发都能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如此惊人的射箭技巧让人惊叹不已,甚至有人争相向他学习射箭之道。
第八段“归来宾客满直庐,京城酒贵不住酤。”则描绘了画家归来后的热闹场景。他的归来使得宾朋满座、欢声笑语不断,京城中的酒价也因此水涨船高。这里不仅反映了画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也表达了人们对他的喜爱和敬仰之情。
第九段“烂醉坐叱苍头奴,执烛写此云山图。”则描绘了画家醉酒时的豪放不羁。他喝得烂醉如泥,竟然能大骂仆人,并拿起蜡烛绘制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这幅作品展示了画家的艺术才华和创造力,也让人们对他更加敬佩。
第十段“方今台阁多文儒,似君才艺众中无。”则表达了作者对画家才华的认可。他认为如今朝廷中有许多文人墨客,但像画家这样的才艺出众之人却寥寥无几。这里的“台阁”指的是朝堂之上,而“文儒”则指代那些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官员们。
第十一段“文宜侍中武金吾,不负堂堂美丈夫。”则赞美了画家的社会地位和身份。他应当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男子汉英雄形象。
第十二段“山中故人交不疏,十年贫贱长相俱。”则描绘了画家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尽管他们分别多年,但他们之间的友谊依然牢不可破。这段感情也体现了画家的豁达胸怀和坚韧精神。
第十三段“升沈忽如鸟与鱼,麋鹿敢逐夔龙趋。”则进一步展现了画家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点。他经历了起伏不定的生活,就像鸟儿和鱼儿一样自由自在,而麋鹿也会跟随夔龙一起前行。这里的“升沈”“鸟与鱼”“麋鹿”等意象都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第十四段“见君此画恒嗟吁,关西行李今何如?”则表达了作者对画家画作的赞赏之情。他看到这幅画时常常感叹不已,而关于关西地区的旅行情况现在如何呢?这里的“关西”是指中国西部的一个地区,而“行李”则指代旅途中的行囊和行李物品。
第十五段“祝君名成归五湖,来寻高阳旧酒徒。”则表达了作者对画家未来的祝愿和期待。他祝愿画家能够取得功名、名声远扬,最终回到故乡杭州与昔日好友相聚畅饮。这里的“五湖”指的是太湖周围的五个湖泊,而“高阳”则是古代传说中的理想之地。
这首诗通过对画家的肖像描述、书法技艺展示、宫廷生活描绘以及对画家个性品质的赞美等多方面内容的描绘,全面而细致地展现了画家徐渭的卓越才能和非凡魅力。整首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画家技艺的赞美,也有对其人格魅力的推崇;既有对画家过去生活的追忆与怀念,也有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和期待;既有对画家艺术成就的认可,也有对其人生经历的感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