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霭众绿,灵苗何处寻。
孤芳不自掩,迢递入幽襟。
搴条繁露散,濯根寒涧深。
持此当朝茹,潘斋延道心。

【注释】

采苓子:即茯苓,一种药用菌。

霭:弥漫。

灵苗:指灵芝等仙草。

孤芳不自掩:独自开放不遮掩。

潘斋:道家语,指道家的斋戒生活。延道心:保持道家的心性。

赏析:

《题采苓子卷》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此诗以写药的形象来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前四句写采药人的行踪,后四句写采药人的心情和志趣。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优美。

首句“春山霭众绿”,描绘了一幅春天的山景图。这里,“春山”指的是山上的树木,因为春天到了,所以树上长满了绿色的树叶,显得生机勃勃。这里的“众绿”既形容了树叶的颜色,又暗示了山上的植物繁多,充满了生命力。

第二句“灵苗何处寻”,则是指这些生长在山上的植物都是灵芝、人参等珍贵药材,是难得的宝贝。这里的“灵苗”指的是珍稀的药材,而“何处寻”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珍稀药材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孤芳不自掩”,“迢递入幽襟”,则是描写采药人的行踪和心情。这里,“孤芳”指的是那些珍贵的药材,它们虽然独树一帜,但却并不张扬,而是默默地生长在山上,为人们所用;而“迢递”则形容了山路的遥远曲折,让人难以寻找。这两句诗通过描绘采药人的行踪和心情,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最后两句“搴条繁露散”,“濯根寒涧深”,则是描写采药人的采摘过程。这里,“搴条”指的是摘取药材,“繁露散”则形容了药材上晶莹剔透的露水,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濯根寒涧深”则形容了药材生长在寒冷的山涧之中,需要经历严寒的考验才能茁壮成长。这两句诗通过描绘采药人的采摘过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的语言朴实无华,意境优美,通过对采药人的行踪、心情和采摘过程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李白诗歌中常见的豪放洒脱之风,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既具有哲理意义,又富有诗意美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