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水雨余涨,燕山云外微。
又圆篷底月,频换客中衣。
路近心逾急,乡遥梦亦稀。
汉京冠盖满,怀抱欲何依。
解析与译文
注释:
- 潞水雨余: 指的是潞河地区,古代地名。
- 燕山云外: 指燕山山脉之上,云雾缭绕。
- 又圆篷底月: 月亮在圆形的船篷下面映照,形成一轮明月。
- 频换客中衣: 指频繁更换衣服以适应舟夜的温度变化。
- 路近心逾急: 因为距离家乡越来越近,所以心情越发急切。
- 乡遥梦亦稀: 因为家乡遥远,所以梦见的次数也变得稀少。
- 汉京冠盖满: 汉代京城(今北京)官员的帽子和官服非常之多。
- 怀抱欲何依: 心中充满了迷茫和无助,不知道该依靠什么。
译文:
五月望日夜晚,潞河水涨,燕山之巅云雾缭绕。圆篷底下的月亮,映照得格外明亮。船上的衣服因为夜间温度变化,不断地更换。随着我们接近家乡,我的心情也变得更加迫切。虽然家乡很遥远,但梦中相见的次数已经减少。整个京城官员的帽饰和服装都显得很多,我的内心感到无比孤独和无助,不知道该去依靠什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潞河上度过一个难忘的夜晚的情景。诗中通过对潞河水涨、燕山云外、圆篷底月等自然景象的描写以及对衣物更换、心绪变化的细腻捕捉,生动地表现了旅途中的孤寂与思念之情。
首句“潞水雨余涨”,直接点明了时间背景——雨季后的夜晚,而“涨”字不仅形容了河水水位的升高,也隐含了诗人对即将结束的旅行的不舍。接着,“燕山云外微”,描绘了远在燕山之外朦胧的云雾,既增添了景色的神秘感,也为后续的情感转折埋下伏笔。
第二句“又圆篷底月”,则是视觉与心理的双重享受。圆篷为诗人提供了一方相对私密的空间,而月光正好照在这方空间之上,使得诗人得以暂时忘却外界的喧嚣。然而,“频换客中衣”,这句揭示了旅途中衣物更换的必要性,反映了旅途的艰辛与不确定性。
第三句“路近心逾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未来路途的恐惧。而“乡遥梦亦稀”,则进一步强调了距离带来的隔阂,以及梦境在现实中的稀缺性。这两句通过对比和对照,深化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汉京冠盖满”,既是对京师繁华景象的夸张描绘,也是诗人心境的象征。诗人身处如此繁华之地,却倍感寂寞与无助,这种反差更加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复杂深刻的情感体验,是一幅充满诗意的风景画,也是一首富有哲理的抒情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