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翁长炼九华丹,时有龙来问大还。
曾捧灵符归海上,故将霖雨洒人间。
紫箫吹月鸾双舞,白氅披云鹤共闲。
兰圃未滋春向暮,早须一噀破天悭。
【注释】
仙翁长炼九华丹:指道士修炼九华丹。
时有龙来问大还:有时,道士会来询问修炼成仙的大事。
曾捧灵符归海上:曾经拿着灵符从海上回来。海上,泛指海中。
故将霖雨洒人间:因此就会把滋润大地的雨水洒到人间。霖雨,久下不停或连续下了很久的雨。
紫箫吹月鸾双舞:用紫箫吹响月亮,使鸾凤在月光中起舞。
白氅披云鹤共闲:披着白色的长袍在云端上飞翔,和鹤一起悠闲地飞翔。
兰圃未滋春向暮:兰花还没有开花,春天已经快要结束了。未滋,没有开花。
早须一噀破天悭:快点喷出一口仙气,打破天地吝啬的脾气。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诗人在长安时所作。当时安禄山反叛,唐王朝陷入内忧外患之中。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周玄初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寄托了他对国家兴亡、人民疾苦的关切。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堪称咏物言志的佳作。
首联“仙翁长炼九华丹”,以仙境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仙翁修炼九华丹的画面。这里的九华丹并非普通的丹药,而是具有神秘力量的仙丹,能够让修行者获得长生不老之术。
颔联“时有龙来问大还”,则转入对道教修炼的描绘。龙在这里象征着道教中的神仙,它们会来询问修行者是否已经达到了修仙的最高境界——大还。这一细节既表现了道教修行者的神秘性,又揭示了仙丹的威力。
颈联“曾捧灵符归海上,故将霖雨洒人间”进一步描述了仙丹的作用。曾经有人手持灵符从海上归来,这是因为他们已经得到了仙丹的力量,能够驾驭风云,翱翔天际。而仙丹的另一作用,则是将滋润大地的雨水洒到人间,让万物复苏生机。这一细节既表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变化,也寓意着人间的希望与重生。
尾联“紫箫吹月鸾双舞,白氅披云鹤共闲”则通过描绘仙人们翩翩起舞的情景,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手持乐器,伴随着悠扬的乐曲,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而他们身披白氅,自由自在地飞翔在云端之上,与鹤共舞。这些细节既展现了仙人们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追求。
最后一句“兰圃未滋春向暮,早须一噀破天悭”更是充满了深意。兰圃是指兰花生长的地方,而“未滋”则暗示了兰花尚未盛开。春天即将过去,而兰花仍未绽放。这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也暗示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与忧虑。他希望能够及时出手,改变天地吝啬的本性,让美好的时光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