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风雨战残秋,万事人间叹谬悠。
随意渔竿温钓石,何人羌笛弄江楼。
千篇击壤诗陶性,三斗柴桑酒破愁。
却忆旅亭丘长史,客怀乡思满归舟。
【注释】
江城 —— 指江边的城镇。
次韵丘长史同年——这是作者为应和丘某的诗而写的一首应酬之作,丘同辈称“长史”。这首诗是作者在江边旅舍作的,所以叫“江城”,即以“江城”为题。
次韵:按对方诗文中的韵脚来写自己的诗。
丘长史:丘某,作者的朋友,与作者同年进士及第。
次韵 —— 用别人作品的韵脚来写自己的诗。
丘长史同年 —— 丘长史,作者的朋友,作者与丘某同年进士及第,故称他为“丘长史”。
次韵丘长史同年 —— 作者为应和丘某的诗而写的一首应酬之作,丘同辈称“长史”。
江城:江边的城镇。
风雨:风雨交加。
战残秋:形容秋风瑟瑟,寒意逼人。
何人羌笛弄江楼:谁在江楼上吹起羌笛?羌笛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声音悠扬哀婉。这里用羌笛声衬托出江城的萧瑟气氛。
千篇击壤诗陶性:指《击壤歌》,相传尧时民风纯朴,尧帝让百姓敲着土块唱歌,歌颂天下太平。作者在这里以《击壤歌》比喻自己的心态,表达了作者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三斗柴桑酒破愁:指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一句。柴桑,即柴桑乡,陶渊明曾在此隐居。三斗柴桑酒,是指陶渊明在柴桑隐居时常常饮酒作乐,忘却烦恼。这里用陶渊明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闲适之情。
却忆旅亭丘长史:回想过去在旅舍中与丘长史一起吟诗作对的美好时光。
客怀乡思满归舟:客居在外,心中充满对家乡的思念,仿佛小船载满了思乡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应和丘某的诗而写的一首应酬之作,丘同辈称“长史”。江城,即江边的城镇。风雨交加,秋天的气息更加浓烈。诗人感叹世间万事皆如梦幻泡影,令人叹息不已。
随意渔竿温钓石,何人羌笛弄江楼。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诗人手持渔竿,悠然自得地坐在江边的石头上钓鱼,似乎在享受着大自然赋予他的宁静与和谐。突然,一阵羌笛声从江楼上传来,如同一支悠扬的乐曲,让人不禁想起了故乡的美景与亲人的笑脸。然而,这短暂的欢乐过后,诗人又陷入了无尽的乡愁之中,难以自拔。
千篇击壤诗陶性,三斗柴桑酒破愁。这里的“击壤”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游戏,据说尧帝让百姓敲着土块唱歌,歌颂天下太平。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而“柴桑酒”,则是陶渊明在柴桑乡隐居时常常饮酒作乐的场景。诗人用这一典故来表达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尽管生活中充满了各种烦恼与困扰,但诗人总能通过这些简单的快乐来化解心中的忧愁。
却忆旅亭丘长史,客怀乡思满归舟。最后一句“客怀乡思满归舟”,则将整首诗推向了一个高潮。诗人回想起与丘长史一起度过的那些美好时光,心中不禁涌起了深深的思乡之情。仿佛小船载满了思乡之情,让他无法再继续前行。这里的“却忆”二字,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也暗示了他对未来的期待。无论身在何处,他都希望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