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出关来又入关,此心元与岭云闲。
山灵莫讶囊无有,宇宙清风满载还。
注释:刚走出关口,又想重新进入关口。此心本来与岭上的云一样闲适。山神不要惊讶我囊中空无一物,我带着宇宙的清风满载而归。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出关后,又入关时的复杂心情。他既想离开官场,回归自然,但又担心自己无法适应山林的清静,于是产生了矛盾和不安。同时,他也表现出了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才出关来又入关,此心元与岭云闲。
山灵莫讶囊无有,宇宙清风满载还。
注释:刚走出关口,又想重新进入关口。此心本来与岭上的云一样闲适。山神不要惊讶我囊中空无一物,我带着宇宙的清风满载而归。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出关后,又入关时的复杂心情。他既想离开官场,回归自然,但又担心自己无法适应山林的清静,于是产生了矛盾和不安。同时,他也表现出了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峡山书堂 僧寺依山麓,书堂面水隈。 鼎湖龙驭远,禺竹凤声哀。 禹贡不及载,秦关尚未开。 如何二帝子,万里却能来。 注释 峡山书堂:峡山,山名;书堂,书房、学堂。此诗描写位于峡山的寺庙和附近的书堂,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古老的山水画卷。 僧寺依山麓:僧人居住的寺庙靠近山麓。 书堂面水隈:书堂面对着水流弯曲的地方。 鼎湖龙驭远:指秦始皇的陵墓“鼎湖”,传说中象征着帝王的龙驾已经远离。
诗句翻译与赏析: - 草木欣春至: 春天来临,万物复苏,草木欣欣向荣。 - 尘埃向日忙: 阳光下,尘埃飞舞,似乎在忙碌地迎接春天的到来。 - 笙歌闻永夕: 在长久的夜晚中,听到悠扬的笙歌声。 - 风雨忆连床: 回忆过往的风雨之夜,与爱人共度长夜的情景。 - 一味千年药: 这可能指的是某种珍贵的药材,寓意着对健康长寿的期望。 - 孤天万里航: 形容一个人孤独地航行在广阔无垠的天空中。 -
诗句解释与分析 第一句:“南游宝陀寺,直上妙高台。” - 翻译:我在南方游览了宝陀寺,直接登上了妙高台。 - 注释:宝陀寺是佛教名胜之一,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直上"表示非常直接地到达目的地。 - 赏析:这一句描述了诗人在南游过程中的地理位置和行为,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尊重以及对美景的欣赏。 第二句:“前身德云主,今日长公来。” - 翻译:前世我是德云寺的主
【注释】 ①斥卤:指盐碱地。②陵谷:山丘与山谷。③蓁(zhēn陈):野草。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清泉自比。全诗通过对清泉的描绘,表现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海滨多斥卤,此水独称真”。在海滨地区,到处是盐碱之地。只有此地,水质甘美,清澈甘甜。这两句写清泉之异,突出其清甘特点。 颔联:“泉脉应通海,清甘故可人。”泉水从地下涌出,其源头应与大海相连。由于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和提示信息筛选出相关的诗句。“去去还乡好”,意为:归去归去回家好;“悠悠行路难”,意为:漫漫旅途真难过。“花开应有觉”,意思是:花儿开放时,人们应当有所感觉;“草色亦无端”,意思是:草地的颜色也莫名其妙。“明到三春放,高歌且剧欢”,意思是:明天春天到来时,我要纵情歌唱,尽情欢畅。赏析:这首诗是送别之作
【注释】 干戈四起:指战争不断发生。际:临,当。保障:保卫。孤城:指孤立的城池,这里借指国都长安。日出氛埃净:太阳升起时云雾消散。氛埃:雾气和烟尘,这里代指战乱。春回草木荣:春天到来,草木复苏,比喻国家从战乱中恢复生机。群凶如瓦解:众叛亲离的人如同散沙瓦块一样。大难逐潮平:巨大的灾祸被冲走消失。辕门:古代将军驻地的大门,这里借指朝廷。陨星:陨落的陨石,这里指皇帝驾崩。 【译文】 战争不断
杨公祠 其二 公昔维藩日,齐民有二天。 一心思活脱,两手救颠连。 节钺临危至,恩威到处宣。 粤人怀旧德,香火至今虔。 注释:杨公:指杨炯,唐朝著名诗人,曾被封为右相,后贬职岭南。他曾在岭南担任过官职。维藩:指维护国家边疆。一心思活脱,两手救颠连:用来形容他在治理地方时的仁爱和果断。节钺:古代的一种兵权。节,是兵器的柄;钺,是大斧头。临危至,恩威到处宣:指他在面对危机时,能够挺身而出
【注释】 花田:即《咏牡丹诗》。 杨妃: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 专宫宠特奇(tè qí):专宠于宫中,特别受到宠爱。 生憎脂粉涴:讨厌脂粉沾染了脸庞。 不分月明欺:月光明亮时也不遮掩自己的美丽。 金屋人何在:问那金屋藏娇的人现在在哪里。 素馨名独垂:指牡丹的名字一直流传下来,成为人们所称赞的。 娇羞如可貌:牡丹的美丽娇艳如同美女的羞涩。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描写了牡丹花的美丽和娇艳
注释: 1. 膏火人间遍:膏火,点燃蜡烛,照亮黑暗。人间遍,指在人间到处都能看到。 2. 烟霞物外寻:烟霞,指山间的云雾和山间的彩霞。物外寻,指寻找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3. 人须离苦海:苦海,比喻人生的苦难。 4. 鸟亦傍丛林:鸟亦,表示鸟类也会。傍,接近,靠近。丛林,指密集的树木。 5. 见佛宁为佛:见佛,看到佛陀。宁为佛,表示宁愿做佛也不愿意做其他事。 6. 传心欲了心:传心,表示传授佛法
西竺寺 路入碧山岑,松篁夹道阴。红尘开宝刹,城市有山林。日出袈裟静,风传梵呗深。偶来随喜处,瓶水照禅心。 注释: 1. 路入碧山岑:道路通向青翠的高山。 2. 松篁夹道阴:松树和竹林环绕在道路上,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 3. 红尘开宝刹:世俗的红尘世界与佛教的清净之地相对照。 4. 城市有山林:城市的繁华与山林的宁静形成鲜明的对比。 5. 日出袈裟静:僧人在日出时分静静地坐着,袈裟随风飘扬。
注释:六月渡过梅岭,已经度过六次了。每次经过梅关都会让我回首往事,感叹岁月流逝。自己身体衰病不堪,难以承受跋涉的艰辛。但内心深处却觉得比过去更加坚韧,仿佛比以前的丹心更加坚定。 赏析: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梅关的深厚感情,以及对自己身体状况和心境的感慨。通过对比“旧时丹心”与“衰病似难堪跋涉”来表达自己的内心变化,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注释】: 四野:四周的田野。秋风:秋天的风。 两袖飘:衣袖被风吹起飘扬。 沿溪:沿溪水而行。 未辞遥:没有告别远行。 年光:岁月。换:更替,更换。十馀度:十多度。 依旧:仍然、仍旧。柴门:用柴木做成的门。石桥:用石头砌成的小桥。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和作者访友经过的小诗。前两句写秋风拂面,诗人沿着小溪去拜访友人崔自仙,但友人还没有回来。后两句则写诗人对友人的惦记,因为已经十多年了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美、语言美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蛾眉毓秀锦江清,多少英雄此地生”,蛾眉:山的名号;毓:孕育;秀:秀丽;锦江:指岷江。这里借指东崖(在今四川奉节县)。蛾眉山是东崖郡的别称,这里用“峨嵋”代指。“锦江”即岷江,发源于四川松潘,流至成都入长江。岷江之畔,群峰竞秀,景色优美,历代有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这里以“峨嵋”代指岷江东崖郡一带的山川风光
霜欺雪压意安闲,中有贞心不怕寒。 万紫千红零落后,一株谁遣到骚坛。 注释: 1. 霜欺雪压意安闲:形容菊花在寒冷的冬季中依然傲然挺立,不受外界的干扰。 2. 中有贞心不怕寒:菊花有着高尚的品格,即使在严寒中也毫不畏惧。 3. 万紫千红零落后:形容其他花卉在冬天凋谢之后,只剩下菊花独自傲立。 4. 一株谁遣到骚坛:诗人感慨只有菊花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和地位,被送到了文坛上。 赏析:
注释:宪长,即宪使,古代指主管一方政务的长官。方松厓,指方宪长(名松厓)的字或号。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方宪长离开后的感怀之作,表达了对宪长的怀念之情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首句“宪使秋过粤水滨”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第二句“昔年遗爱在吾人”则是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表达对宪长的深情厚谊。第三句“入城丹荔还遮道,都是甘棠一树春”则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表达对宪长离去后,城中荔枝依然繁茂如初的景象
诗句原文: 三岁罗浮几次过,分蓑曾共卧烟萝。 月明风细归槎静,隔岸时闻欸乃歌。 译文: 我在罗浮山已经度过好几个春秋了,曾经一起分享渔网的我们共同躺在烟雾缭绕的山萝中。 月光明亮微风和煦,我独自乘着小船归来,在岸边偶尔听到远处传来的歌声。 关键词解释: - 罗浮山:位于广东省,是著名的旅游和文化胜地。 - 分蓑:指分披或分割渔具来共同使用。 - 烟萝:指山间薄雾中的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