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山下暂维舟,同向诸天汗漫游。
回首唐虞千百载,春云一点太空浮。
【注释】周侍御:诗人的朋友。唐虞:指唐尧、虞舜,相传为上古圣明之世。千百载:形容年代久远。太空浮:形容云彩飘浮在天空中。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于开元十三年(725)春与友人同游小金山时所作。诗人用“暂维舟”、“汗漫游”写游山的情景,用“回首唐虞千百载”、“春云一点太空浮”写游山的感受。全诗意境开阔,笔力雄健。
小金山下暂维舟,同向诸天汗漫游。
回首唐虞千百载,春云一点太空浮。
【注释】周侍御:诗人的朋友。唐虞:指唐尧、虞舜,相传为上古圣明之世。千百载:形容年代久远。太空浮:形容云彩飘浮在天空中。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于开元十三年(725)春与友人同游小金山时所作。诗人用“暂维舟”、“汗漫游”写游山的情景,用“回首唐虞千百载”、“春云一点太空浮”写游山的感受。全诗意境开阔,笔力雄健。
峡山书堂 僧寺依山麓,书堂面水隈。 鼎湖龙驭远,禺竹凤声哀。 禹贡不及载,秦关尚未开。 如何二帝子,万里却能来。 注释 峡山书堂:峡山,山名;书堂,书房、学堂。此诗描写位于峡山的寺庙和附近的书堂,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古老的山水画卷。 僧寺依山麓:僧人居住的寺庙靠近山麓。 书堂面水隈:书堂面对着水流弯曲的地方。 鼎湖龙驭远:指秦始皇的陵墓“鼎湖”,传说中象征着帝王的龙驾已经远离。
诗句翻译与赏析: - 草木欣春至: 春天来临,万物复苏,草木欣欣向荣。 - 尘埃向日忙: 阳光下,尘埃飞舞,似乎在忙碌地迎接春天的到来。 - 笙歌闻永夕: 在长久的夜晚中,听到悠扬的笙歌声。 - 风雨忆连床: 回忆过往的风雨之夜,与爱人共度长夜的情景。 - 一味千年药: 这可能指的是某种珍贵的药材,寓意着对健康长寿的期望。 - 孤天万里航: 形容一个人孤独地航行在广阔无垠的天空中。 -
诗句解释与分析 第一句:“南游宝陀寺,直上妙高台。” - 翻译:我在南方游览了宝陀寺,直接登上了妙高台。 - 注释:宝陀寺是佛教名胜之一,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直上"表示非常直接地到达目的地。 - 赏析:这一句描述了诗人在南游过程中的地理位置和行为,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尊重以及对美景的欣赏。 第二句:“前身德云主,今日长公来。” - 翻译:前世我是德云寺的主
【注释】 ①斥卤:指盐碱地。②陵谷:山丘与山谷。③蓁(zhēn陈):野草。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清泉自比。全诗通过对清泉的描绘,表现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海滨多斥卤,此水独称真”。在海滨地区,到处是盐碱之地。只有此地,水质甘美,清澈甘甜。这两句写清泉之异,突出其清甘特点。 颔联:“泉脉应通海,清甘故可人。”泉水从地下涌出,其源头应与大海相连。由于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和提示信息筛选出相关的诗句。“去去还乡好”,意为:归去归去回家好;“悠悠行路难”,意为:漫漫旅途真难过。“花开应有觉”,意思是:花儿开放时,人们应当有所感觉;“草色亦无端”,意思是:草地的颜色也莫名其妙。“明到三春放,高歌且剧欢”,意思是:明天春天到来时,我要纵情歌唱,尽情欢畅。赏析:这首诗是送别之作
【注释】 干戈四起:指战争不断发生。际:临,当。保障:保卫。孤城:指孤立的城池,这里借指国都长安。日出氛埃净:太阳升起时云雾消散。氛埃:雾气和烟尘,这里代指战乱。春回草木荣:春天到来,草木复苏,比喻国家从战乱中恢复生机。群凶如瓦解:众叛亲离的人如同散沙瓦块一样。大难逐潮平:巨大的灾祸被冲走消失。辕门:古代将军驻地的大门,这里借指朝廷。陨星:陨落的陨石,这里指皇帝驾崩。 【译文】 战争不断
杨公祠 其二 公昔维藩日,齐民有二天。 一心思活脱,两手救颠连。 节钺临危至,恩威到处宣。 粤人怀旧德,香火至今虔。 注释:杨公:指杨炯,唐朝著名诗人,曾被封为右相,后贬职岭南。他曾在岭南担任过官职。维藩:指维护国家边疆。一心思活脱,两手救颠连:用来形容他在治理地方时的仁爱和果断。节钺:古代的一种兵权。节,是兵器的柄;钺,是大斧头。临危至,恩威到处宣:指他在面对危机时,能够挺身而出
【注释】 花田:即《咏牡丹诗》。 杨妃: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 专宫宠特奇(tè qí):专宠于宫中,特别受到宠爱。 生憎脂粉涴:讨厌脂粉沾染了脸庞。 不分月明欺:月光明亮时也不遮掩自己的美丽。 金屋人何在:问那金屋藏娇的人现在在哪里。 素馨名独垂:指牡丹的名字一直流传下来,成为人们所称赞的。 娇羞如可貌:牡丹的美丽娇艳如同美女的羞涩。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描写了牡丹花的美丽和娇艳
西竺寺 路入碧山岑,松篁夹道阴。红尘开宝刹,城市有山林。日出袈裟静,风传梵呗深。偶来随喜处,瓶水照禅心。 注释: 1. 路入碧山岑:道路通向青翠的高山。 2. 松篁夹道阴:松树和竹林环绕在道路上,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 3. 红尘开宝刹:世俗的红尘世界与佛教的清净之地相对照。 4. 城市有山林:城市的繁华与山林的宁静形成鲜明的对比。 5. 日出袈裟静:僧人在日出时分静静地坐着,袈裟随风飘扬。
【解析】 此诗为登镇海楼之作。首句写镇海楼高耸入云,俯视四方;次句以“佳名”点明楼名;第三、四句写楼之高峻,栏槛之平直,极尽楼之壮观;第五句写楼之高耸入天,尽览古今人事;最后两句写楼近罗浮山,远眺大海。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译文: 镇海楼高耸入云端,名声因它而更加响亮。 楼台建筑在天空之上,栏杆笔直如同北斗星。 高楼孤立地支撑着天地,可以尽情观赏古今世事。 秀美的景色近在咫尺
《别周侍御二首》是明朝张诩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下面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解读: 1. 诗句原文: 金山铁水晓霜寒, 暂著鹑衣伴豸冠。 欲向江山消别恨, 江山翻觉别君难。 2. 译文注释: - 金山铁水晓霜寒:金山和铁水的清晨霜气寒冷,象征着离别时的凄凉与寒冷。 - 暂著鹑衣伴豸冠:暂时穿着破旧的衣物,陪伴着官帽,形容自己在困境中的无奈与悲凉。 - 欲向江山消别恨:想要通过游览山河来消释离别的怨恨。
【注释】 罗浮:山名。在今广东增城西北。董东湖:作者的朋友,号东湖。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写他登临罗浮山时的感受。首句写站在罗浮山顶远眺,放眼望去,眼前豁然开朗,一片清新秀丽的江山景色展现在眼前,使人心胸为之一畅。次句是说,眼前的江山如此美好,令人心旷神怡,仿佛一切尘俗都忘怀了,于是便情不自禁地吟诗以自慰。“多少”,极言其多也。三、四两句写诗人登上罗浮后,面对无边无际的宇宙
诗句原文: 三岁罗浮几次过,分蓑曾共卧烟萝。 月明风细归槎静,隔岸时闻欸乃歌。 译文: 我在罗浮山已经度过好几个春秋了,曾经一起分享渔网的我们共同躺在烟雾缭绕的山萝中。 月光明亮微风和煦,我独自乘着小船归来,在岸边偶尔听到远处传来的歌声。 关键词解释: - 罗浮山:位于广东省,是著名的旅游和文化胜地。 - 分蓑:指分披或分割渔具来共同使用。 - 烟萝:指山间薄雾中的草木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赠世杰进士谢病归潮阳》一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 谢病初从海上归,西湖还款我柴扉。 注释: “谢病”是指辞去官职,休养生息。“初从海上归”指的是诗人初次从海上回到故乡。“西湖还款我柴扉”中的“还”字有回归、归来的意思,这里指的是诗人回到故乡后,将柴门还给了故乡。这里的“柴扉”指的是简陋的住所或家门。 赏析: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初次从海上回到故乡的情感
注释:秋水秋云渺茫一片,家乡已远我独自在月明之下。谁在江上划来相送,只担心错认了回家的路,处处都弥漫着茉莉花的香气。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秋水秋云杳一乡”写景,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环境,为全诗定下了悲凉的基调。“月明谁此棹相将”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只愁错认来时路”是说由于离愁别绪,使得诗人分不清回家的路在哪里。最后一句“处处春风茉莉香”
次韵答柳汝澜 亲遇金华老牧羊,囊收六合一毫芒。 何时再入西湖路,对榻张灯话武昌。 注释与赏析: - 《次韵答柳汝澜》是明朝诗人张诩的作品。 - “亲遇金华老牧羊”:作者在金华遇见一位牧羊老者,形容他年迈但依然辛勤工作。 - “囊收六合一毫芒”:形容收集天下万物,但只取其精髓。 - “何时再入西湖路”:表达期待再次游览西湖的愿望。 - “对榻张灯话武昌”:在武昌的客栈里,两人同床共枕,畅谈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