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峰亦鹫岭,此寺非少林。
有僧方办道,无佛不传心。
寄语蒲庵道,海针何处寻。
诗句释义
1 龟峰寺:
- 龟峰:通常指的是位于浙江省的一座山峰,因其形状酷似乌龟而得名。
- 鹫岭:指佛教中的灵鹫山,是佛教圣地之一,常在佛教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出现。
- 此寺非少林:指出这座寺庙不是少林寺,少林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
- 有僧方办道:
- 描述的是寺庙中有僧人正在进行佛教修行。这里的“办道”是指修行或修炼。
- 无佛不传心:
- 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无论是否有佛出现,佛教的基本教义——如来藏(即佛性)都是普遍存在的,并会通过修行得以传承。
- 寄语蒲庵道:
- 蒲庵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特定的地方,这里的诗人在这里向那里的人们传达某种信息或启示。
- 海针何处寻:
- 这是一句谜语,”海针”可能指代一种稀有或珍贵的物品,而”何处寻”则表达了一种寻找的困难和挑战。
译文
龟峰也被称作鹫岭,但这不是少林。寺庙里只有僧侣在修行,没有佛像,因为佛教的核心教义——如来藏——是普遍存在的。请告诉蒲庵的人,如何找到那根神秘的海针。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龟峰寺的描述,展现了一种禅宗的修行理念。诗中提到“有僧方办道”,强调了佛教修行的重要性,以及僧侣们在寺庙中的日常活动。同时,通过“无佛不传心”这一表述,表达了佛教教义的普遍性和深远影响。
诗歌中的一些词汇和意象也可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比如“龟峰”、“鹫岭”、“海针”,这些元素都可能代表着某种特定的文化或历史背景。而结尾的“寄语蒲庵道”,则可能暗示着一种期待和希望,希望读者能有所领悟或有所启发。
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作者对佛教修行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理解,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美景和人文精神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