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编千载定谁开,江左衣冠尚此台。
石上松阴虚白日,池边鸟迹认苍苔。
岂无高士谈玄在,亦有群公仗节来。
负笈独堪人巳远,春风依旧沐蒿莱。

【注释】

尘编:指古代书籍,尘编千载定谁开:尘编千载,犹言书册万卷。尘编千载,犹言书册万卷。

江左:今江苏长江以东地区。衣冠:指士大夫阶层,借指有才德的人。

石上松阴:指岩石上长着的松树荫影。虚白日:指日光照射不到的地方。

池边鸟迹:指水池边留有鸟踏的足迹。苍苔:深绿色带有白纹的草。

高士:指品德高尚的人,谈玄:谈论玄理、玄妙之事。

群公:指许多官员。仗节:拿着朝廷授予的符节,即代表朝廷执行公务。

负笈:背着书箱,指读书人。已:停止。

人巳:指读书人已经停止学习,不再求学了。巳:停止。

负笈独堪人巳远:意思是说,只有我一个人还坚持着读书,其他都已经放弃了。

春风依旧:形容春天景色依然美丽,草木茂盛。

赏析:

《读书台》是明代诗人王稚登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赞美了读书台的美景和读书人的坚毅精神,表达了对读书人坚持不懈追求知识的赞赏之情。

首联“尘编千载定谁开,江左衣冠尚此台”通过描述书册的历史和读书台的地理位置,强调了读书台的重要性和历史地位。同时,也表达了对读书人的赞美之情。

颔联“石上松阴虚白日,池边鸟迹认苍苔”通过描绘石头上的松树荫影和水池边的鸟迹,进一步衬托出读书台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读书台的喜爱之情。

颈联“岂无高士谈玄在,亦有群公仗节来”通过提到是否有人能像古人一样谈玄论道,以及有人是否像现在的官员一样拿着公文来此,表达了对读书人坚持学习和追求知识的精神的赞扬。同时也表达了对时代变迁下读书人的坚持和执着精神的钦佩。

尾联“负笈独堪人巳远,春风依旧沐蒿莱”通过描写读书人仍然坚持学习,而其他人已经停止学习的景象,表达了对读书人坚持不懈追求知识的赞赏之情。同时,也将读者引入到读书台上的情景之中,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