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重阴挟雨寒,诗邮频仗遣忧端。
吴歌中曲曾殊调,台阁山林只共看。
晴旭岂无鸣鸟待,昏霾宁有毒蛟蟠。
可谁吹律终调化,默睹熙熙四海欢。

【注释】

人日:农历正月初七,又称“上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踏青、游春、曲水等习俗。雨中,指雨水时节。叠前韵:即用前一首诗中的词句作为韵脚。奉酬:敬赠。宗党:同辈的亲友。耆宿:年高德高的学者或前辈官吏。诗邮:以诗相送的信函。忧端:忧愁的根源。吴歌中曲曾殊调:即《吴声歌曲》中有不同音调的歌曲。台阁山林只共看:朝廷和山林都不过是人们共同观赏的对象。晴旭:晴朗的早晨。鸣鸟:报晓的鸟儿。昏霾宁有毒蛟蟠:傍晚时阴暗的天气里不会有毒龙盘踞。可谁:岂是谁。吹律终调化:吹奏乐曲使万物和谐。

【赏析】

王禹偁是宋初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一生清贫,为人耿直,敢于直言进谏,屡遭贬谪,但始终关心国事,为官清廉。他提倡“拙于文字而工于政事”的作风,反对当时文坛盛行的浮华之风。这首诗就是他在被贬黄州时,于重阳节作的。

首联写雨中重阳的景色。“人日”即人的生日,重阳节这天,阴雨绵绵,寒气袭人。“诗邮频仗遣忧端”,由于心情烦闷,便频频地寄信给远方的亲朋。

颔联写友人间的交往。“吴歌中曲曾殊调”,这里指的是好友陈彭年(字元本)曾在苏州任知州,当地流行的吴歌中有不同音调的歌曲。“台阁山林只共看”,意思是说无论在朝廷还是山林之间,都是大家共同观赏的对象。

颈联写雨霁天晴的景象。“晴旭岂无鸣鸟待”,晴天的旭日,当然会有报晓的鸟儿迎接。“昏霾宁有毒蛟蟠”,即使阴雨连绵,也决不会有毒蛇盘踞。这里用比喻手法,把国家比喻成天地,把朝廷比喻成山林,把人民比喻成飞鸟,把奸佞小人比喻成毒龙,生动地揭露了他们丑恶的本质。

末联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可谁吹律终调化”,哪里还有谁能吹奏乐曲使一切事物和谐?“默睹熙熙四海欢”,只能默默地看到天下太平,百姓安乐。这里既表明了诗人对国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深切祝愿,也表达了自己虽遭受排挤,但仍心系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品德和坚强意志。

这首诗通过描写雨天重阳节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国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深切愿望和对奸佞之辈的憎恶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的品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