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初开锦石床,晴云片片绕钤堂。
楚山桂水新供玩,玄豹文犀骇并藏。
琴书作伴高秋爽,枕簟宜人九夏凉。
翻愧征魂独无寐,月明风静怯更长。

【解析】

此诗作于诗人贬居江陵时。

“太史”句,点明题意。诗人自注:严子濑石屏新榻。

首联写诗人初到严子濑石屏新榻的情景:锦石床上铺设得非常讲究、精致,晴空中飘洒着片片白云,仿佛在钤堂上空缭绕盘旋。“钤”,通“檐”。

颔联是说,诗人刚到这里,就发现这里的风景十分优美宜人。“楚山桂水”指江西的山水。

颈联进一步点明严子濑石屏新榻的景色:琴书作为伴儿,使高秋也清爽了;枕簟(zhuàn席)又让人感到九夏之凉意。“玄豹”二句,以文犀比琴书,形容其珍贵。“文犀”,犀牛角。古人认为犀牛角是贵重之物,用来形容琴书,说明作者对琴书珍爱。

尾联两句是说自己虽身处异域,却仍思念故乡亲人。“征魂”指远在家乡的亲人。“征”,古时出外打仗或做官。“月明”二句,写诗人夜不能寐的原因。“怯更长”,害怕天长夜深更漏声起。这两句是说自己虽然身居异地,但内心仍然牵挂着家乡,担心夜晚难以成眠。

赏析:

全篇以“新榻”为线索,描绘严子濑石屏新榻的景色,抒发思亲之情。首联写景,颔联抒情,颈联写物,末联抒情,结构谨严,层层推进。

首联描写严子濑石屏新榻的布置:“太史初开锦石床”,“石屏新”三字突出了石屏的特点,“严子濑”则点明了地点。诗人一进严子濑石屏新榻,首先看到的就是那锦石床上铺得非常讲究、精致的被褥。接着他抬头望去,只见晴空中飘洒着一片片的白云,仿佛在钤堂上空缭绕盘旋。“锦石”与“云”都是写景的对象,而“锦石”又是重点,因为“锦石”是严子濑石屏的特色。“钤堂”则是石屏的所在之处。“晴云”二字写出了天气晴朗,空气清新,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绕钤堂”三字则写出了白云缭绕的情状。“钤堂”即楼阁。“晴云”和“绕钤堂”相照应,都表现了严子濑石屏的新美。

次联是说严子濑石屏新榻周围的景色也十分宜人。“新供玩”三字写出了严子濑石屏新榻四周的环境十分美丽,人们来到这里,可以尽情地欣赏这里的美景。“楚山”、“桂水”是江西一带著名的风景名胜。“玄豹”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野兽,据说这种野兽浑身漆黑,眼睛像铜钱一样圆,皮毛上有黑色花纹。“文犀”是指犀牛角。传说中犀牛有五样东西最为珍贵:头角、筋骨、皮毛、血液、声音。所以古人称珍贵的物品为“文犀”。在这里用来比喻琴书,表明琴书的珍贵。“骇并藏”,指玄豹、文犀都非常珍贵,人们把它们都收藏在严子濑石屏新榻周围。这一联通过写严子濑石屏新榻的周围环境,表现了严子濑石屏新榻的美丽宜人,同时也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心情愉悦。

第三联是说严子濑石屏新榻周围还有许多其他景物。“琴书作伴高秋爽”,“琴书”是指琴与书,“作伴”则说明琴书相伴,使人感觉凉爽。“高秋”指的是秋季,也就是九月十月的时候,这个时节天气渐冷,正是人们需要琴书相伴的时候。“枕簟”是指枕头和竹席,这里用来指代睡觉用的卧具。“九夏”指的是夏季,也就是六月七月的时候,这个时候炎热难耐,需要使用竹席来降温解暑。“宜人”三字写出了这些卧具使人感觉十分舒适愉快,使人能够很快入睡。这一联通过对严子濑石屏周围环境和卧具的描写,表现了严子濑石屏新榻周围的宜人风光给人们带来了清凉舒适的感受,从而也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心情愉悦。

最后一联是说尽管自己身处异乡他地,但是内心始终牵挂着自己的家园亲人。“翻愧征魂独无寐”,诗人说自己翻来覆去睡不着觉,这是因为他心中充满了思乡之情。“征魂”是指远离家乡在外打仗的人的魂魄。“无寐”就是睡不着觉。“月明风静怯更长”,“月明”指明亮的月光,“风静”指的是风平浪静,没有风刮动的声音。“怯更长”是说害怕夜晚时间过得很慢。“更”是古代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的时间大约为两个小时。“怯更长”意思是害怕夜长梦多,担心夜晚难熬。这一联是说自己虽然身居异地,但内心仍然牵挂着家乡亲人,担心夜晚难以成眠。

这首诗是诗人谪居江陵时所作,诗人以严子濑石屏新榻为中心展开想象,描绘了严子濑石屏新榻周围的宜人风光和优美的景色,以及严子濑石屏新榻周围的琴书等物,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