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山巀嵲湘水头,长林七月疑深秋。
游江何处巫阳女,食庙此联新息侯。
混杂愚民真可笑,等闲名将许同俦。
登临此度空多感,龌龊凭谁洗俗流。
【注解】
伏波庙:纪念汉代伏波将军的庙宇。
湘山巀嵲(juàn jù,峻拔的样子):山势高峻,突兀。巀嵲,是形容山的高耸、突兀。
长林七月疑深秋:树林茂密,使人觉得七月的夏天就像深秋一样寒冷。
游江:泛指江上游览。
巫阳女:相传巫山神女所居之地。
新息侯:指西汉初年名将韩信。
混杂愚民真可笑:指庸碌无为的百姓,真是可笑。
等闲名将许同俦:平庸无能的名将,也与韩信齐名。许,通“豫”,平庸的意思。
龌龊:肮脏。
凭谁洗俗流:依靠谁来清除世俗的风气?
【赏析】
此为七律一首,首句起得奇峭,次句写庙中之景,三、四两句写庙中之传说。五、六句议论说理。末二句写感慨。
诗的开篇便点出“伏波庙”这个题目。作者在诗中首先描写了伏波庙所处的自然环境,用“湘山巀嵲湘水头,长林七月疑深秋”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出了伏波庙所在之地地势高耸、山峰峻拔、林木葱茏、气候宜人的景象。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将湘山的峻拔比作女子婀娜多姿的身姿,将湘江的浩渺比作深秋时节的寒意,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美丽的山水之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诗人又通过描绘庙中的景色来进一步烘托环境气氛。“游江何处巫阳女,食庙此联新息侯”两句诗,既写出了游人对于庙中所供奉的神祇的敬仰之情,又表现出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意。这里的“何”字,既可以理解为“哪里”,也可以理解为“何处”。而“食庙”一词,则暗示着伏波庙已经成为了当地民众的精神寄托,成为了人们祭祀和祈祷的地方。
在深入描绘了伏波庙的景色和氛围之后,诗人开始转而议论起庙中的历史人物来。“混杂愚民真可笑,等闲名将许同俦”两句诗,则是对那些庸碌无为、不思进取的人发出了批评和警告。这里,诗人以“混杂”来形容那些庸俗不堪的百姓,以“愚民”来形容他们无知愚昧的状态。而“真可笑”一句,更是将他们的可笑之处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人还将韩信这位名将也与庸碌无为的人相提并论,以此来强调名将与庸才之间的巨大差距。
诗人以“登临此度空多感,龌龊凭谁洗俗流”两句诗来结束全诗。这里的“登临”一词,既可以理解为登上高处去观察周围的景色,也可以理解为登上伏波庙这个地点来审视整个庙宇。而“空多感”则暗示着诗人对于庙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种种感慨已经达到了极致。至于“龌龊”一词,则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风气的不满和厌恶之情。而“凭谁洗俗流”一句,则意味着诗人希望有人能够来清除这种世俗的风气,让更多的人摆脱平庸无为的命运,成为真正的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