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僻安居蒶,江深隐俗浑。
剪茅初著土,聚落渐成村。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重点考核情感的体现和艺术手法的运用,答题时注意根据诗歌的景物形象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题中第一句“地僻安居蒶”中的“地僻”意思是偏僻;“蒶”意思是一种野草;全句意思是:偏僻的地方住着人。第二句“江深隐俗浑”中的“江深”意思是:江水很深;“浑”意思是浑浊不清;全句的意思是:江水深而浑浊,人们隐藏于其中。第三句“剪茅初著土”中的“剪茅”指的是割草或砍树;“著土”指的是把茅草插在土地上;全句意思是:开始用茅草插在地上。第四句“聚落渐成村”中的“聚落”是指村落;“渐”是慢慢的意思;全句意思是:村落逐渐建立起来。这四句大意为:在偏僻地方的人们住在茅草棚子里,江水很深而浑浊,人们隐藏于其中,开始用茅草插在地上,村落逐渐建立起来。赏析:首句描写环境,以“地僻”、“江深”突出诗人所居之地偏僻,远离尘嚣。“安居蒶”,写出了诗人居住简陋,生活清苦的生活状态。第二句以“隐”字点明主题,写隐居生活。第三句描绘诗人生活的艰辛,表现了他与世隔绝、自力更生的坚忍不拔精神。第四句写诗人辛勤劳作,逐步建立起家园的过程,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勤劳朴实的性格特点。
【答案】
译文:
我居住在偏远的地方,茅屋简陋,生活清苦。
江水流得很深,水质浑浊不清,人们隐居于此,躲避尘世。
我动手开垦荒地,种下一片茅草,渐渐地,一个村落就形成了。
赏析:
此篇写自己隐居生活的艰难。开头两句先点题:“地僻”指偏僻,“江深”指江水湍急。“隐居”是诗的主题。“安居”“隐”,点出了隐居的原因。“江深隐”,写出了环境的艰苦与恶劣。
中间二句写自己劳动的情景和感受。“剪茅”,即割草或砍树,“初著土”,是说将茅草插上地上,说明已经定居下来。“聚落渐成村”,既写出了劳动的结果,也表明了自己的性格。
结尾两句写自己在艰苦的环境中,仍努力耕耘,最终获得了成功。“渐”字写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己的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