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德人惟旧,徵书帝自裁。
紫霄终日待,黄阁应时开。
讵拟中台折,俄惊国柱摧。
大川方据楫,商鼎适调梅。
长逝民安仰,重光业未恢。
位隆兼恤典,名重盖伦魁。
圣眷应无替,仙游竟不回。
典刑斯已矣,芳誉实悠哉。
旌望家乘远,皇猷国史该。
三朝遗泽在,穹碣贲泉台。
【注释】
辅德:辅佐皇帝。征书:征召令。帝自裁:指皇帝自己了断生命。紫霄:指天宫。应时开:指朝廷的大臣应该到任任职。讵:岂,哪。中台:指朝廷中枢机构。折:摧,折断。俄惊国柱摧:突然之间国家栋梁被摧毁。大川:指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据楫:驾船渡河。商鼎:商汤,即殷汤。适调梅:正好适合梅树生长的季节。长逝:长眠或去世。民安仰:百姓仰慕他。重光:重新兴盛。业未恢:功业没有恢复。位隆:地位高贵,位居高位。兼恤典:兼有体恤百姓的政策。名重盖伦魁:名声和才华冠绝当世。圣眷:皇帝的恩宠。应无替:应继续得到皇帝的宠爱。仙游:帝王之死叫仙游。竟不回:终究没有回来。典刑:典章制度。斯:这个。芳誉:美好的名声。悠悠:遥远。旌望:表彰功绩。家乘:史册记载。皇猷:皇帝的谋略、政策。该:包含。穹碣:高大的墓碑。贲:盛饰,这里指加高。泉台:坟墓,也借指坟墓。
【赏析】
《挽鹅湖阁老》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为悼念好友曾巩而作的一篇悼亡诗,是作者在公元1073年(宋神宗熙宁六年)曾巩去世后所作的一首悼念之作,也是诗人一生创作的绝唱。全诗以抒情为主,语言平易晓畅,情真意切,哀感顽艳。全诗共八句,每四句一韵,中间两联用对仗手法写曾巩生前的功绩与身后的影响,尾联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哀悼之情。
第一首颔联“辅德人惟旧,徵书帝自裁”,上句说辅佐君主的人,都是那些忠诚老实、久经考验的老臣,下句说皇帝自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两句是对朋友曾巩一生的概括。颈联“紫霄终日待,黄阁应时开”写曾巩在朝中主持政务时的情景,意思是曾巩日夜盼望着能早日回到朝中任职,可没想到他却英年早逝,令人痛心疾首!尾联“讵拟中台折,俄惊国柱摧”,写曾巩不幸身亡,人们无不惋惜悲痛,有的为之扼腕,有的为之流泪,有的为之痛哭。“大川方据楫,商鼎适调梅”,意思是大江横流,正像有人驾驶着船桨一样。商鼎正是盛装梅子的时候,比喻正好适合梅树生长的季节。诗人运用比喻和反衬的方法,来表达他对曾巩的怀念之情。
第二首首两句“长逝民安仰,重光业未恢”,意思是曾巩虽然已经去世,但是百姓仍然十分敬仰他的品德和才能,他的功业并未完全恢复。“位隆兼恤典,名重盖伦魁”,意思是曾巩虽然地位很高,但依然关心民间疾苦;名声和才华冠绝当世。“圣眷应无替,仙游竟不回”意思是皇上对他的恩宠应当没有改变,可是他终于未能回来。“典刑斯已矣,芳誉实悠哉”,意思是这些典章制度都已经废除了,可是曾巩美好的声誉却永远流传下去。“旌望家乘远,皇猷国史该”,意思是他的事迹已经被载入史册,传扬千古。“三朝遗泽在,穹碣贲泉台”,意思是曾巩的恩泽已经流传了三朝,他被追封为王爵并安葬在了高高的碑石之上。
第三首首两句“旌望家乘远,皇猷国史该”,意思是为了表彰曾巩的功绩,把他的生平事迹编入了史书。“三朝遗泽在,穹碣贲泉台”,意思是曾巩的恩泽已经流传了三朝,他被追封为王爵并安葬在了高高的碑石之上。
整首诗情感真挚深沉,语言简练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