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萝寂寂倚苍苍,古洞犹传不死乡。
丹灶夜留明月炼,金泥春带落花香。
骖鸾月下三山近,化蝶岩前一梦长。
我亦狂游勾漏令,玄珠何处更求方。

朱明洞怀葛稚川

明代诗人曾迁七言律诗鉴赏

  1. 诗句释义
  • 云萝寂寂倚苍苍,古洞犹传不死乡。
  • 丹灶夜留明月鍊,金泥春带落花香。
  • 骖鸾月下三山近,化蝶岩前一梦长。
  • 我亦狂游勾漏令,玄珠何处更求方。
  1. 译文注释
  • “云萝”指云雾缭绕的树木,象征隐逸生活。
  • “古洞犹传不死乡”表明传说中的神秘洞穴仍然流传。
  • “丹灶”指炼药的炉灶,暗示修炼成仙。
  • “金泥”指金制的泥土,代表富贵与权位。
  1. 赏析
  • 曾迁在诗中描绘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道教修炼的想象,反映出他对超脱尘世的追求和对仙境的幻想。
  • 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神话传说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寂寞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含蓄,通过景物描写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深思。
  1. 创作背景
  • 明代是封建社会晚期,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许多文人开始寻求精神寄托,寻找超然物外的世外桃源。曾迁身处这样的社会环境,其作品中的自然山水意象和道教元素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精神追求。
  1. 艺术特色
  • 此诗采用七言律诗形式,结构紧凑,音律和谐,体现了明代诗歌的典型特征。
  • 曾迁在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云萝”、“古洞”等,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1. 历史影响
  • 曾迁的这首诗在当时并未广泛传播,但其艺术成就和思想深度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清代以来,一些学者和文人开始关注和研究这首作品,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评价。
  1. 现代价值
  •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物质追求逐渐减少,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需求。曾迁的这首诗反映了现代人对于回归自然、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1. 结语
  • 《朱明洞怀葛稚川》作为一首反映明代文人精神世界的作品,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审美情感和艺术才华,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那个时代文化氛围的重要窗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