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溯汉水西,言陟太和巅。
太和高万丈,乌兔疑倒旋。
诸峰亦儿孙,五岳岂比肩。
中多学道侣,相与证真诠。
真诠何可得,依稀守丹田。
夜梦玄帝语,鼓琴宁俟弦。
汝归有馀师,汝师言更玄。
无思与无为,斯言信不偏。
北面终邹鲁,庶几永无愆。
我们根据题目要求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解析。
诗句解释及翻译:
- 归溯汉水西 - “归溯”意味着返回或追溯,“汉水西”特指中国的汉水往西流的地方,这里可能寓意着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回顾或对远方故乡的思念。
- 言陟太和巅 - “陟”表示攀登或上升,“太和巅”可能是一个地名、山峰或精神境界的象征,代表着一种超越世俗、达到极致的状态。
- 太和高万丈 - 这里的“太和”可能指的是一种和谐、宁静的状态,而“万丈”则形容其高度之高,可能象征着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
- 乌兔疑倒旋 - “乌兔”在这里可能暗指时间或生命,而“倒旋”则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可能感到岁月如梦,难以把握。
- 诸峰亦儿孙 - “诸峰”指的是周围的山峰,“儿孙”则可能指代年轻一代,诗人可能希望自己的事业能如同这些山峰一样,受到后人的敬仰。
- 五岳岂比肩 - “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而“比肩”意味着并列,这里诗人可能表达了自己与其他杰出人物相比并不逊色的意思。
- 中多学道侣 - “中多”指的是中间地带或核心区域,“学道侣”则是指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共同追求道家的思想与修炼。
- 相与证真诠 - “相与”即相互之间,“证真诠”则指验证或阐述真理,诗人可能希望与朋友们共同探索和理解道家的真谛。
- 真诠何可得 - 这里诗人可能表达了对真正的智慧或道理难以捉摸的感叹。
- 依稀守丹田 - “依稀”形容模糊不清的样子,“丹田”是道教中的一个术语,指修炼中的中心部位,诗人可能表示自己虽然追求道家之道,但并未完全领悟其中的精髓。
- 夜梦玄帝语 - “玄帝”可能指道教中的神灵,“梦语”则暗示了梦中听到的教诲,诗人可能通过梦境来获取关于人生或修行的灵感。
- 鼓琴宁俟弦 - “鼓琴”是一种演奏方式,诗人在这里可能比喻在追求知识或真理的道路上,有时候需要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
- 汝归有馀师 - “汝归”是对某人的称呼,而“余师”则指自己的老师或指导者,诗人可能在表达对这位老师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明自己已经具备了足够的能力去独立行走。
- 汝师言更玄 - “汝师”可能是对自己老师的描述,而“言更玄”则表示老师的话语更加深邃复杂,诗人可能感受到了老师教导的智慧之深。
- 无思与无为 - “无思”和“无为”都是道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诗人可能表示自己已经摆脱了世俗的纷扰和功利心,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 斯言信不偏 - “斯言”指的是刚才提到的“无思与无为”,诗人可能表示这些原则是真实可靠的,不会因为外界的影响而改变。
- 北面终邹鲁 - “北面”在这里可能指的是面向北方,象征尊敬或尊崇,而“邹鲁”则是古代的两个诸侯国名,诗人可能希望自己能够像这两个国家一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 庶几永无愆 - “庶几”表示希望或期望,而“永无愆”则是希望自己能够始终保持正直和善良,不被错误所迷惑。
注释:
- 归溯汉水西:追溯到汉水西边。
- 言陟太和巅:言说登上了太和的最高点。
- 太和高万丈:太和山非常高。
- 乌兔疑倒旋:乌黑的兔子看起来好像在旋转。
- 诸峰亦儿孙:周围的山峰就像子孙一样众多。
- 五岳岂比肩:五座大山难道比得上你吗?
- 中多学道侣:中间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 相与证真诠:互相证明真谛。
- 真诠何可得:真的理解又怎么可能得到呢?
- 依稀守丹田:模糊地守护着丹田。
- 夜梦玄帝语:在梦中听到玄帝的指示。
- 汝归有馀师:你的回归已经有很多老师了。
- 汝师言更玄:你的老师说话更深奥。
- 无思与无为:没有思考也没有作为。
- 斯言信不偏:这句话很可靠不会错。
- 北面终邹鲁:面朝北方,最终成就邹国的繁荣和鲁国的昌盛。
- 庶几永无愆:希望你永远没有过错。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个人对生活态度、对知识和修行追求的诗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历史人物和哲学概念,诗人展现了自己对道家思想的理解和体悟。整体上,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个人经历的思考,传达了对人生、宇宙和道德的认识。诗人借助自然景观和历史典故,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道德和真理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