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枝何太高,高可撑青天。
松根何太深,深可彻黄泉。
松叶何太繁,繁可庇颠连。
高以比君节,繁以比君仁。
深以比君智,宜续甘棠编。
呜呼如此树,宜种君堂前。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以双松比喻王彦声侍御(王彦声,即王廷相。王廷相字子衡,号浚川、甫田,江西吉水人。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进士及第。弘治二年(1489年),任南京礼部主事。正德元年(1506年),升为南京太常寺卿。后因与宦官发生争执,被诬陷谋反,贬为广西参议,途中遇害)。“松枝何太高,高可撑青天”写松树的高耸入云;“松根何太深,深可彻黄泉”写松树的根基深厚;“松叶何太繁,繁可庇颠连”写松树叶子繁多,能庇护人们;“高以比君节,繁以比君仁”用松树的高大和繁茂来比喻王的操守和仁慈;“深以比君智,宜续甘棠编”用松树的深厚和多籽来比喻王的聪明才智;最后说:“呜呼如此树,宜种君堂前”,感叹这样的好树应该栽在王彦声侍御的堂前。

这首诗通过描写松树的高、深、繁三个特点,并分别比喻王的操守、才智和仁爱三个方面,表达了作者对王的赞美之情。

【答案】

①松枝:比喻王的操守如松枝般挺拔。②松根:比喻王的根基深厚。③松叶:比喻王的仁爱之心如松叶茂盛。④高:比喻王的操守如松树一般崇高。⑤深:比喻王的智慧如松树一样深沉。⑥繁:比喻王的仁爱之心如松树一般茂盛。⑦宜:表示应该。⑧堂:指王的住所。⑨“宜”:表示应当。⑩“兹”:《诗经·大雅·板》中“尚父作诵,孝孙有庆”中的“兹”是代词,这里指松树。“兹”在这里也用作动词,意为“种植”。“兹”通“栽”,“兹”即“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