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月步层台,独立倚长塔。
逍遥望东海,天地归吐纳。
夜潮殷如雷,涛头雪山立。
病骨怯虚寒,四月欺缊纳。
《钱塘观潮》是南宋诗人林景熙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钱塘观潮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诗句释义:
- 乘月步层台,独立倚长塔。
- “乘月步”意为在月光下漫步,形容夜晚的景象;“层台”指楼台高耸,层层叠叠。整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月光下漫步,独自站在高高的楼台上远望的场景。
- “独立”表示诗人独自站立,显得孤独而坚定;“倚长塔”则暗示了诗人与塔之间的亲密关系,可能是在欣赏或思考着什么。
- 逍遥望东海,天地归吐纳。
- “逍遥”意为自由自在地游荡,形容诗人心境开阔、无拘无束;“望东海”则表达了诗人对大海的向往之情。整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海天一色的背景下,自由自在地欣赏着美丽的景色。
- “天地归吐纳”意味着大自然的万物都在不断地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力量。这里的“吐纳”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呼吸和循环过程。
- 夜潮殷如雷,涛头雪山立。
- “殷如雷”形容夜潮声势浩大,如同雷鸣般震撼人心;“涛头雪山立”则形象地描绘了海浪拍打在岩石上的情景,仿佛雪山在海面上矗立起来。整句诗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夜潮的壮观景象。
- 病骨怯虚寒,四月欺缊纳。
- “病骨”指的是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的状态;“虚寒”则暗示了天气寒冷、身体不适的感觉。整句诗反映了诗人因天气恶劣而感到身体不适的心情。
- “四月欺缊纳”中的“四月”可能是指某个特定时期(如春季),“欺缊纳”则是形容某种不良因素在此时侵扰着诗人的身体和心灵。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在这个季节里所经历的痛苦和困扰。
赏析:
这首诗以钱塘观潮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夸张手法,使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同时,诗人还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将自然景观与自身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感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