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颜氏贤,眼底于八环。
如何昨寄书,劝我立杏坛。
杏坛宁有几,自生民以还。
夫我异于是,坛在灵台间。
至近而至远,随默以随言。
无行而不与,无地何立焉。
留心理五典,神越三坟前。
永新颜氏贤,眼底于八环。
如何昨寄书,劝我立杏坛。
杏坛宁有几,自生民以还。
夫我异于是,坛在灵台间。
至近而至远,随默以随言。
无行而不与,无地何立焉。
留心理五典,神越三坟前。
【注释】:
- 颜氏贤:指颜回(孔子的弟子),孔子很赞赏他。
- 眼底:比喻目光所及之处。
- 八环:周代有八种乐章,称为八音之乐,这里泛指音乐。
- 昨:刚才。
- 杏坛:古代讲学的地方,相传孔子曾设教于曲阜,后人称讲学堂为“杏坛”。
- 几:少,不多。
- 生民:百姓,老百姓。
- 异:不同,这里是说与众不同。
- 灵台:指皇宫。
- 默:沉默。
- 言:说话。
- 五典:古代五种常法典章制度。
- 三坟:《尚书》中记载的上古帝王事迹,传说是夏、商、周三朝的历史。《礼记》中也提到三坟。三坟前指的是远古时代。
【赏析】: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诗人在京城长安时答友人颜山农关于是否应到杏坛讲学的询问。首联写颜氏贤能;颔联写友人劝作者去讲学,并指出杏坛不在八环之中;颈联说明自己与众不同,杏坛应在灵台上空;末联表达自己虽不讲话,但心中自有教化百姓的五典,教化已越过三坟前。整首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