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门多种竹,别后几枝斜。
所见人皆老,何曾春耐华。
猿抛穿磴果,鸟踏落琴花。
旧补寒山衲,前年著到家。
【注释】
寄觉上人:写给觉上人的信。
寺门多种竹,别后几枝斜:指寺里门前种了许多竹子,但自从你走了以后,有几根已经弯曲了。
所见人皆老,何曾春耐华:看到周围的人都是年岁已高的老人,我哪里还经得起春天的美景呢!
猿抛穿磴果,鸟踏落琴花:猴子扔下挂在树梢上的果子,鸟儿践踏掉落在琴弦上的花朵。
旧补寒山衲,前年著到家:去年冬天,我回家修补过那件寒山寺里的僧衣。 赏析:
此诗是诗人写给朋友的一封信。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景物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寺门多种竹”交代地点和时间:寺里门前种了许多竹子,表明季节为深秋。次句”别后几枝斜”,写自己离开时寺门的景色:寺门旁的竹子因为被风吹得弯曲了。
第三句”所见人皆老”,感叹自己与寺中僧人年龄相差无几,而他们却已经衰老不堪,表达了对友人年迈的担忧。
第四句”何曾春耐华”,用反问的方式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我怎么能够经得起春天的美景呢?这里的”春耐华”可以理解为春天的美丽,也可以理解为春天带来的美好心情。
第五、六两句写寺内景象:”猿抛穿磴果,鸟踏落琴花。”猴子扔掉挂在树梢上的果子,鸟儿踩踏掉落在琴弦上的花朵。
最后一句写自己的经历:”旧补寒山衲,前年著到家。”去年冬天,我回家修补过那件寒山寺里的僧衣。
整首诗以景入情,情感真挚自然,语言朴实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