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粉真成薄幸灰,花前曾说恨王魁。
有谁负尔千金意,自绝朱颜哭不回。

恻恻吟

红粉真成薄幸灰,花前曾说恨王魁。

有谁负尔千金意,自绝朱颜哭不回。

注释

  • 这首诗的首句“恻恻复恻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与哀伤,形容其情绪复杂而深沉。
  • “红粉真成薄幸灰”描绘了一位曾经美丽动人的女子最终变得如同薄情之人一般,失去了往日的色彩和魅力。
  • “有谁负尔千金意”反映了女子的怨恨和无奈,她认为自己被辜负,受到了巨大的情感伤害。
  • “自绝朱颜哭不回”进一步强调了女子的决绝和悲哀,她选择以哭泣来表达自己的哀伤和痛苦,不愿回头。

赏析
《恻恻吟》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整首诗通过对一个红颜女子悲剧命运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人间情感纠葛的深度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诗歌通过女子的视角,揭示了爱情中的伤害、背叛以及由此带来的深重的痛苦。女子的美丽与不幸交织在一起,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她内心的悲苦和无奈。这种描述不仅让人同情她的遭遇,更激发了人们对人性中复杂情感的反思。

白居易作为唐代文学巨匠,他的诗歌往往富含现实主义色彩。这首诗也不例外,通过对红颜女子悲剧命运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与人性的深刻洞察。在诗中,白居易不仅展示了人物的悲惨境遇,还揭示了背后可能存在的社会问题,如权力斗争、情感背叛等。这种深入挖掘社会现象的手法,使得作品具有更广泛的现实意义。

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看,白居易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例如,“恻恻吟”一词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情感色彩,它不仅是声音的描述,更是情感的流露。此外,白居易还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些技巧的结合,使得《恻恻吟》成为一首既具情感冲击力又富有艺术魅力的作品。

《恻恻吟》是一首充满情感力量的诗作。通过对红颜女子命运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对于人性复杂情感的理解和深刻揭示。这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诗歌本身的艺术美,还能从中汲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