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来风浪涌金山,人在鸿蒙沆漭间。
大地小孤天柱石,长江第一海门关。
鲛人夜泣珠成泪,龙女晴梳翠作鬟。
欲问灵巫报神语,我行何日定东还。

【注释】

和贝惟学登小孤山:贝惟学,作者的朋友。

西来风浪涌金山:西来的大风波浪在金山上汹涌澎湃。

人在鸿蒙沆漭间:人在天地混沌之中。

天柱石:比喻小孤山如天柱般耸立。

长江第一海门关:小孤山是长江第一大险要关口。

鲛人:指水族,此处指江中的鲛人。

珠成泪:鲛人的眼泪化成了珍珠。

龙女晴梳翠作鬟:龙女在晴朗的天空中梳妆,把翠绿色的头发做成发冠。

灵巫:指小孤山上的神灵。

神语:神灵的言语。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登上小孤山后,看到的奇异风光与感受的独特心情。首联写登上小孤山时所见到的壮丽景象,颔联写小孤山之奇特,颈联写夜晚的美景,尾联写诗人的感想。全诗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西来风浪涌金山”句,描绘出小孤山的气势磅礴,雄伟壮观。金山,即金山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境内的鄱阳湖畔,为江南名胜古迹。诗人登上小孤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波涛汹涌的大海。“涌”,字用得生动传神,既突出了海浪的浩渺无际,也表现出诗人登高远眺时的激动情绪。

颔联“大地小孤天柱石,长江第一海门关”,则进一步描绘出小孤山的高耸入云、巍峨挺拔的雄姿。“大地”,指广阔的大地;“小孤”,指屹立于长江中的小孤山;“天柱”,形容小孤山高峻挺拔,如同天上最高的柱子一样;“海门关”,指长江的第一道关口——小孤山。这两句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勾勒出小孤山高大、挺拔、雄伟的特点,同时将小孤山比作“天柱”,又赋予了它神奇的色彩。

“鲛人夜泣珠成泪,龙女晴梳翠作鬟”句,则是从侧面表现了小孤山的神奇美丽。“鲛人”,是指神话传说中的鲛人,传说中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种鲛鱼精;“珠成泪”,指鲛人的眼泪化作了珍珠,这里用“珠成泪”来形容江水中的水珠,既新颖贴切,又增添了诗意美感。“龙女”则指的是神话传说中的龙女。“晴梳翠”,形容龙女在晴朗的天空下梳妆打扮,将翠绿色的长发做成了发髻,这里用“晴梳翠作鬟”来形容龙女的美丽动人,既符合人物形象,又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

“欲问灵巫报神语,我行何日定东还”,则是诗人对小孤山的神异现象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想要向当地的神灵请教关于小孤山的神秘传说,并表达了自己想要早日归来的愿望。“定东还”,指诗人打算返回家乡的意思。这里的“定东还”既是诗人内心的真实想法,也是他对未来的期望。

整首诗通过对小孤山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