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年白鹿洞?正傍五老峰。五老去天不盈尺,俯窥人世烟云重。
我欲揽秀色,一一青芙蓉。举手石扇开半掩,绿鬟玉女如相逢。
风雷隐隐万壑泻,凭崖倚树闻清钟。洞门之外百丈松,千株尽化炎苍龙。
驾苍龙,骑白鹿,泉堪饮,芝可服。何人肯入空山宿?
空山空山即我屋,一卷黄庭石上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 何年白鹿洞?(何年:何时;白鹿洞:位于庐山的一个著名景点)
- 诗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某个特定时间点的期待或怀念。白鹿洞可能是一个美丽的地点,而“何时”则暗示了这种期待或怀念可能与特定的事件相关联。
- 正傍五老峰。(五老峰:庐山的一个著名山峰)
- 这句描述了白鹿洞附近的一个重要地理标志——五老峰。五老峰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
- 五老去天不盈尺,俯窥人世烟云重。(五老去天不盈尺:五老峰离天空的距离很近,几乎触手可及;俯窥人世烟云重:从山上俯瞰,可以看到人间的烟雾缭绕,如同厚重的云雾一样)
- 这句诗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五老峰的敬仰之情。五老峰的高耸入云,让人感到它的威严和神圣。同时,它也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提醒人们要珍惜自然、保护环境。
- 我欲揽秀色,一一青芙蓉。(我欲揽秀色:我想要欣赏这里的美景;一一青芙蓉:每一棵都像青芙蓉一样美丽)
-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他想要亲自领略这里的美景,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所在。
- 举手石扇开半掩,绿鬟玉女如相逢。(举手石扇开半掩:形容山中的景色如同一幅画卷般美丽动人;绿鬟玉女如相逢:想象中的景象,仿佛见到了绿发如玉的女子在山中相遇)
- 这句诗运用了生动的形象描绘,将山中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它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也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审美观。
- 风雷隐隐万壑泻,凭崖倚树闻清钟。(风雷隐隐万壑泻:描述风雨交加的景象,声音如同雷鸣般震撼人心;凭崖倚树闻清钟:站在高崖上,聆听着清脆悠扬的钟声)
- 这句诗通过对风雨交加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强烈的情感氛围。它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慨与思考。
- 洞门之外百丈松,千株尽化炎苍龙。(洞门之外百丈松:描述洞门外那棵巨大的松树;千株尽化炎苍龙:想象中的景致,所有的树木都化作了炽热的龙形)
- 这句诗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它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神奇,也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珍视和感悟。
- 驾苍龙,骑白鹿,泉堪饮,芝可服。(驾苍龙,骑白鹿:形容自己像神话中的神仙那样自在逍遥;泉堪饮,芝可服:指找到甘美的泉水饮用,寻找到可以服用的仙草)
- 这句诗通过想象中的仙境生活,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它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也激发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 何人肯入空山宿?(何人肯入空山宿:询问谁能进入这寂静的山林中过夜;空山即我屋:表示自己的居所也是一座空山,意味着自己与外界隔绝)
-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独特生活哲学的认同和坚持。他认为只有真正懂得欣赏自然之美的人,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真谛和价值所在。因此,他选择在这样的环境中隐居生活,享受与世无争的宁静与美好。
- 空山空山即我屋,一卷黄庭石上读。(空山空山即我屋:形容身处其中却如同身处自己的家中;一卷黄庭石上读:指在石头上阅读道家经典书籍)
- 这句诗总结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和追求。他认为只有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才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因此,他选择在这样的环境中隐居生活,享受与世无争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他也注重精神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通过阅读道家经典书籍来提升自己的境界和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