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礼承家子,经筵侍讲臣。
知公全此职,愧我独何人。
雨露恩非浅,春辉德至纯。
死生存一感,得不在君亲。
【注释】
韩同年:指韩琦。韩琦,宋仁宗时宰相,为人公正廉洁,有诗名。
诗礼:指诗书礼仪。家子:家中的子弟,指诗人自己。
经筵:指讲论经史之筵席。侍讲臣:指侍候皇帝讲授经史的官员。
知公:指韩琦,知道您是全心致力于这个职务的人。
雨露:指皇恩浩荡。春辉:指皇帝恩赐。德至纯:指您的美德纯净无瑕。
死生:生与死。存一感:对国家存亡有一种责任感。得不在君亲:得到这样的恩遇,不能不感激皇上和父母。
赏析:
这是一首酬赠诗。作者在庆历三年(1043年)因直言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四年(1044年)又因上书反对新法被贬为监筠州盐酒税,五年(1045年)复官后,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再次被贬,六年(1046年)再任知制诰。此首诗就是写于他第二次被贬期间。
诗的前四句是说自己对韩琦任职的钦敬之情。“诗礼承家子”是说诗人从小就学习诗书礼节,“经筵侍讲臣”是指他后来在皇帝身边当侍讲大臣,所以这里说他继承了父亲的事业。“知公全此职”,是对韩琦的赞颂,意思是您完全尽到了这一职责,我对此深表敬佩。“愧我独何人”是说惭愧的是我自己,因为我没有像您那样能尽职尽责。
中间四句是说自己对韩琦的感激之情。“雨露恩非浅”,这是说皇帝给予韩琦的恩德是很深的,“春辉德至纯”是说韩琦的恩德是那么纯洁。“死生存一感”,是说无论生死都有一种感激之情;“得不在君亲”,意思是得到这样的厚恩,怎么还能不感激皇上和自己的父母呢?
末二句表达了诗人对大宋江山社稷的忧虑以及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死生存一感”是担心国家的存亡;“得不在君亲”是说得到这样恩遇,怎么能不感激皇上和自己的双亲呢!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韩琦深深的钦慕之情,同时又流露出诗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