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来夏不炎,况多时雨送凉添。
云收朔漠三千里,露出闾山一两尖。
垂柳道清鸾捧驾,落花泥软燕穿帘。
夜深独倚阑干望,玉挂东南半廓蟾。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舜民的《和紫虚丹房二十首》中的第二首。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解:
海上风来夏不炎,况多时雨送凉添。
海上吹来的风带来了夏天的凉爽,更何况此时雨下得正好,送来了阵阵清凉。
云收朔漠三千里,露出闾山一两尖。
云彩消散后,遥远的北方大漠显得辽阔,只有那闾山(今陕西延安一带)露出一两个山峰。
垂柳道清鸾捧驾,落花泥软燕穿帘。
垂柳在小路上摇曳生姿,如同鸾鸟一般优雅;落花被柔软的泥土覆盖,燕子在帘缝中穿梭。
夜深独倚阑干望,玉挂东南半廓蟾。
夜深人静时独自倚着栏杆远望,只见月亮挂在东南的天空,如玉般明亮。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南水乡夜景图。首句“海上风来夏不炎,况多时雨送凉添”描绘了海风带来的凉爽,以及时雨带来的降温效果,形成了一个夏日避暑的理想场景。接下来,“云收朔漠三千里,露出闾山一两尖”展示了天空云朵的变化,从广阔无垠的天际到仅能看见的一两山峰。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感慨——虽然身处逆境,但仍然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接下来的诗句“垂柳道清鸾捧驾,落花泥软燕穿帘”则细腻地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垂柳轻轻摇曳,仿佛有鸾鸟在守护;落花被柔软的泥土覆盖,燕子在帘前穿梭。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体现了作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情趣。
最后一句“夜深独倚阑干望,玉挂东南半廓蟾”则表达了诗人深夜时分的孤独和期待。月光如玉挂在东南的天空,照亮了整个夜晚,给诗人带来了安宁和慰藉。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