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到毗陵晚不移,相留曾是十年期。
坐间总说江南乐,别后应悬冀北思。
夜酌不知更已换,春城偏与月相宜。
归来忽记豪吟处,稍觉闲情似往时。

注释:

常州饮廉伯家 —— 常州是诗人的家乡,廉伯是友人。

舟到毗陵晚不移 —— 廉伯家的船到了常州,没有停留。

相留曾是十年期 —— 廉伯与诗人分别已有十年。

坐间总说江南乐 —— 廉伯在座间总说江南的快乐。

别后应悬冀北思 —— 别后应该思念冀州(今河北中南部)以北地区。

夜酌不知更已换 —— 夜晚饮酒,不知道时间已换成新的时间。

春城偏与月相宜 —— 春天的京城特别适宜观赏月光。

归来忽记豪吟处 —— 回来时突然想起豪放的吟咏。

稍觉闲情似往时 —— 感到有些像以前一样的心情了。

赏析:

这首酬和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西元一〇七六年),当时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住在黄州的东坡。这首诗是诗人在黄州时酬和廉伯的一首七律,诗中充满了对江南的怀念之情。

“常州饮廉伯家”是第一句,点明了这首诗的地点是在常州,并且是在廉伯家中饮酒。廉伯是作者的朋友,两人曾经有过一段深厚的友谊。

第二句“舟到毗陵晚不移”,描绘了诗人乘坐船只到达常州的情景。这里的“毗陵”指的就是常州,诗人抵达常州后没有休息就继续前行。

第三句“相留曾是十年期”,表达了两人之间的友情。他们曾经在一起度过了很多年,这次重逢让他们感慨万千。

第四句“坐间总说江南乐”,则是廉伯邀请诗人共进晚餐,一起谈论江南的美好风光。这里的“江南乐”指的是江南的风景和生活,诗人对此非常向往和喜爱。

第五句“别后应悬冀北思”,则是诗人对廉伯的思念之情。他离开后,一定会时刻想念着廉伯,因为两人已经分别很久了。

第六句“夜酌不知更已换”,描绘了诗人在夜晚饮酒的情景。他不知道时间的流逝,只顾着喝酒,忘记了时间已经过了深夜。

第七句“春城偏与月相宜”,则是形容春城的美景和月亮的和谐搭配。这里的“春城”指的是春天的北京或者京城,而“月相宜”则表示月光照亮了整个城市,给人一种宁静美好的感觉。

第八句“归来忽记豪吟处”,则是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豪放激昂地吟咏过的地方。这可能是某个风景优美或者有历史意义的地方,也可能是某个充满诗意的场所。

最后一句“稍觉闲情似往时”,则是诗人对自己心情的描述。尽管身处异地,但他仍然保持着那份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就像以前一样轻松自在。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