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生凉一院风,幽情多在小斋东。
草分秀色沿阶绿,葵吐秋花拂座红。
睡起焚香初谢客,吟馀思茗漫呼童。
隔林谁奏笙歌沸,预喜山城乐岁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评价表达技巧和分析诗人情感态度的能力。首先,从整体上把握诗意,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注释等具体分析诗歌的内容,最后欣赏语言的妙处。注意通晓大意,答题时先答出要点,然后再展开。
“细雨生凉一院风,幽情多在小斋东”意思是:一阵细雨带来阵阵凉意,满院都是凉爽的风声。幽深的情怀大多都在小斋的东边。
“草分秀色沿阶绿,葵吐秋花拂座红”意思是:青草铺展着秀丽的景色,沿着台阶铺满了绿色;葵菜吐出了秋天的花朵,拂动着座位上的红色帷帘。
“睡起焚香初谢客,吟馀思茗漫呼童”意思是:睡醒后烧起香来向客人道别,吟咏完毕便想沏茶招待友人,于是叫童仆去喊孩子。
“隔林谁奏笙歌沸,预喜山城乐岁丰”意思是:隔着树林谁家奏起了笙歌(欢庆)?我预先高兴地说,山城中的百姓们又度过了一个丰收年头。
【答案】
示例1:这首诗写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杜甫当时因避安史之乱,由华州弃官南迁到成都浣花溪畔。这首诗是他在成都草堂时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示例2:首联“细雨生凉一院风,幽情多在小斋东”,以景语起笔,点出时令为深秋时节,而此时正值细雨纷飞,天气微凉。庭院里只有一阵阵的凉风吹拂过来,使人感到格外地清爽。这一句中,“幽情多在小斋东”中的“幽情”一词,既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心情,也暗含了他对于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种忧虑。
颔联“草分秀色沿阶绿,葵吐秋花拂座红”,写诗人在窗前看到外面景物的变化。草长得十分茂盛,颜色十分鲜艳。顺着台阶望去,一片翠绿映入眼帘。同时,诗人也注意到了院子里的葵菜,它正吐露着秋天的花朵,颜色艳丽如火。
颈联“睡起焚香初谢客,吟馀思茗漫呼童”,写诗人在睡醒之后,烧了一炷香向客人告别之后,才想起要煮茶招待朋友。于是叫孩子去喊他。
尾联“隔林谁奏笙歌沸,预喜山城乐岁丰”,写诗人听到邻家传来的笙歌声,知道是有人正在宴乐庆贺。因为诗人自己已经过了一个丰收年,所以自然也预祝邻家的山城人民能够过上一个丰衣足食的年关。
全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情景交融,意境优美;用语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用典贴切自然;对仗工整,音韵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