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盖松间载酒行,才惊飘泊过清明。
五年别向兹山会,两月春无此日晴。
石古谁参圆泽偈,井湮犹带葛洪名。
酒酣又是分携处,情比江潮晚未平。
诗句解释:
偃盖松间载酒行,才惊飘泊过清明。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的清晨,带着美酒,乘坐着偃盖的车辆,行走在松树之间的情景。”偃盖”可能指一种车盖设计,用以减少风阻,使得行驶更为平稳。”载酒行”表示携带美酒出行,可能是为了庆祝或送别。”才惊飘泊过清明”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的到来感到惊喜的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已经离开了这个节日(清明节)一段时间。五年别向兹山会,两月春无此日晴。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与朋友们分别已有五年时间,这次相聚是在这个春天,但天气并不晴朗。”五年”暗示了长时间的分离,”别向兹山会”意味着他们约定在此山聚会。”两月春无此日晴”表达了虽然春天已至,但因为某种原因(可能是天候或其他因素),并没有出现晴朗的日子,从而影响了聚会的气氛。石古谁参圆泽偈,井湮犹带葛洪名。
这句诗描述了灵隐寺内的一些历史遗迹,以及它们承载的历史故事。”圆泽偈”指的是佛教中关于释迦牟尼佛的传说,而”葛洪”是中国东汉时期的著名道教学者。”石古”和”井湮”都暗示这些遗迹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谁参圆泽偈”表示有人参与或见证了这一故事,”井湮犹带葛洪名”则意味着即使是在现代,这些遗迹仍然与古代人物有关,仿佛他们的名字依然能被人们所记取。酒酣又是分携处,情比江潮晚未平。
这句诗反映了聚会结束时的离别场景,”分携处”指的是分别的地方,”江潮晚未平”则形象地描绘了江潮涨满的景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尚未平息。”情比江潮晚未平”表达了尽管聚会结束后要分开,但诗人心中的情感仍然汹涌澎湃,难以平静。
译文:
偃盖松间载酒行,才惊飘泊过清明。
五年别向兹山会,两月春无此日晴。
石古谁参圆泽偈,井湮犹带葛洪名。
酒酣又是分携处,情比江潮晚未平。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春天的聚会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友情深厚的珍惜和感慨。全诗充满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深深的离愁别绪。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感情色彩、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