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性由来不易论,两番刲股报亲恩。
惊心苫块三年阕,入眼羹墙百世存。
宅里可旌新孝子,弓裘何愧旧王孙。
此身不尽推仁处,更看城东漏泽园。

【注释】

  1. 至性由来不易论:出自《论语》的“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人的本性是不容易改变的。
  2. 两番刲股报亲恩:指古代孝子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不惜自残身体的故事,两次用刀割伤自己以取血喂父母。
  3. 惊心苫块三年阕:苫块,指用来盖房子的竹片或苇草。阕,同“缺”,这里指空缺。意思是说,在三年的悲痛之中,他感到心如刀绞。
  4. 入眼羹墙百世存:羹墙,用羹汁涂饰墙壁。百世存,指百代传诵。意思是说,他的事迹将会流传百世。
  5. 宅里可旌新孝子:旌,表彰、赞美之意。意思是说,他家可以表彰这位新孝子。
  6. 弓裘何愧旧王孙:弓裘,泛指读书人穿的皮袍子。旧王孙,指过去的贵族子孙。意思是说,对于旧王孙来说,穿着皮袍子并不感到惭愧。
  7. 此身不尽推仁处:此身,指自己的身子。不尽推,即推而不尽之意。仁处,指推而不尽的地方。意思是说,在自己身上还有很多值得推广的地方。
  8. 更看城东漏泽园:漏泽园,古代的一种救济穷人的公共设施,也指救济穷人的政策。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扬孝顺的诗。全诗通过描绘钱孝子的行为和精神境界,表达了对孝行的赞美和敬仰。
    第一句”至性由来不易论,两番刲股报亲恩”,描述了钱孝子的性格和行为特点。他具有至纯无邪的品质,始终不改初衷。他两次割肉喂母,表现出他对父母的深深孝爱。这里的”至性”是指他的性格纯真无邪;”不易论”则表示他的品德高尚,难以用言语来形容。
    第二句”惊心苫块三年阕,入眼羹墙百世存”,进一步描绘钱孝子的行为和影响。他在三年的悲痛中,割下自己的肉来喂养母亲,这种行为震撼了人们的心灵。而他的事迹将永垂不朽,百世流传。这里的”惊心苫块”和”入眼羹墙”都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深深的孝爱和牺牲精神。
    第三句”宅里可旌新孝子,弓裘何愧旧王孙”,赞扬了钱孝子的行为和精神境界。在他家可以表彰这位新的孝子,对于过去的贵族子孙来说,穿着皮袍并不算什么羞耻。这里的”旌”和”愧”都表达了对他行为的赞扬和尊重。
    最后一句”此身不尽推仁处,更看城东漏泽园”,强调了自己的行为和精神境界。他的一生都在推广着仁爱的精神,而他的精神境界也将一直激励着人们。这里的”尽推”和”看”都表达了他对自己行为的高度自信和对未来的信心。
    整首诗通过对钱孝子的行为和精神境界的赞美,表达了对孝道的崇敬和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