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门依旧瞰潮头,屈指重来两鬓秋。
山色有情讥宦辙,江声无计绊离愁。
倘从竹里陪佳客,便好尘中说胜游。
何似捕鱼人最乐,纱罾长趁夕阳收。
【诗句解析】
- “空门依旧瞰潮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的怀念之情。空门,指的是寺庙的大门,俯瞰着潮头,意味着寺庙依然屹立在潮头之上,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 “屈指重来两鬓秋”:诗人回忆过去的时光,感慨岁月的流逝。这里的“两鬓秋”指的是自己的双鬓已经变得斑白,象征着时间的无情。
- “山色有情讥宦辙”: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讽刺。“山色”指的是青山绿水,寓意着大自然的美好景色;“讥宦辙”则是指讽刺那些被官场生活束缚的人。诗人用“有情”来形容山色,表达出山色的无辜与无辜,暗示官场生活的残酷和无情。
- “江声无计绊离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之情的无奈与哀伤。“江声”指的是大江东去的波涛声,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变迁;“绊离愁”则是指阻碍了离愁的表达。诗人用“无计”表示无法解决或消除这种情感,表达了离别时的痛苦和无助。
- “倘从竹里陪佳客”: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在竹林中与佳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愿望。“竹里”指的是竹林深处,给人一种幽静而美好的感觉;“陪佳客”则是指陪伴美丽的客人。诗人通过这句诗展现了自己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对自然的热爱。
- “便好尘中说胜游”: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想要分享美好经历的愿望。“尘中”指的是世俗世界中;“说胜游”则是指讲述自己所经历的美妙之旅。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自己希望能够将美好的经历分享给周围的人,传递正能量和快乐。
- “何似捕鱼人最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渔民生活的羡慕之情。“捕鱼人”指的是捕鱼为生的人;“最乐”则是指最快乐的状态。诗人通过这句诗描绘了渔民们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生活方式,强调他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由此带来的乐趣。
- “纱罾长趁夕阳收”:这句诗描述了渔民们在夕阳下忙碌捕鱼的情景。“纱罾”指的是用细纱制成的网兜;“夕阳收”则是指利用夕阳时分进行捕鱼作业。诗人通过这句诗展示了渔民们勤劳朴实的形象和他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方式,强调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珍视。
【译文】
空门依旧瞰潮头,屈指重来两鬓秋。
山色有情讥宦辙,江声无计绊离愁。
倘从竹里陪佳客,便好尘中说胜游。
何似捕鱼人最乐,纱罾长趁夕阳收。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共四句,每句七个字,共计二十八个字。全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首句“空门依旧瞰潮头”,诗人以“空门”为引子,描绘出寺庙依旧矗立在潮头的壮观景象。这里的“空门”既是对寺庙的直接描写,也隐含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认识。同时,“瞰潮头”这一动作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向往。
次句“屈指重来两鬓秋”,诗人通过回忆过往的时光,感叹岁月如梭。这里的“两鬓秋”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自己年老体衰的状态,也表达了对青春逝去的无奈和感慨。
第三句“山色有情讥宦辙”,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山色赋予了人的情感。这里的“讥宦辙”则是对官场生活的讽刺,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反感。同时,这也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名利看淡、追求简单生活的决心。
第四句“江声无计绊离愁”,诗人通过对江声的描写,表达了离别时的无奈和哀伤。这里的“江声”既是对自然声音的直接描写,也暗示了生命无常的主题。同时,“绊离愁”这一表达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离别痛苦的深刻体验。
最后四句“倘从竹里陪佳客,便好尘中说胜游。”与前四句形成了巧妙的呼应。诗人表达了想要在竹林中陪伴朋友度过美好时光的愿望,同时也希望在世俗之中分享自己精彩的旅行和所见所闻,以此传递正能量和快乐。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豁达胸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比自然之美和人生之悲,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于人生困境的超越。这种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