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洞谁穿薜荔封,玄云宫阙远闻钟。
万松风奏笙簧杂,叠嶂天开锦绣重。
久住定应凡骨换,偶来忘却病身慵。
斜阳更骋东南望,正见黄山第一峰。
【注释】:
抱病经岁不作诗辛亥二月一日登齐云岩试笔一首:
石洞谁穿薜荔封,玄云宫阙远闻钟。
万松风奏笙簧杂,叠嶂天开锦绣重。
久住定应凡骨换,偶来忘却病身慵。
斜阳更骋东南望,正见黄山第一峰。
译文:
我抱着病痛度过了一个年头没有作诗,今年二月初一日,来到齐云岩上试着写了一首诗。
石洞中没有人穿破薜荔封住山门,远远地就能听到在玄云宫阙中传来的钟声。
万株松林风吹过像吹奏笙簧那样杂乱,层层山峦就像打开一幅锦绣屏风。
长久居住在这里一定会使人变成凡人,偶尔来到这里就忘掉了自己的病痛身体感到轻松自在。
夕阳西下的时候更加骋目眺望东南方向,正好看见黄山的第一座山峰。
赏析:
《登齐云岩》是清代文学家、书法家郑燮(郑板桥)于1974年2月1日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绘了诗人游览黄山齐云峰时的所见所感,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黄山奇景和作者的感受。全诗构思精巧,写景传神,用典巧妙,语言简练明快。
首联“石洞谁穿薜荔封,玄云宫阙远闻钟。”写诗人登上黄山后,首先见到的是石洞中的薜荔藤蔓缠绕的山径,以及远处飘来的阵阵钟声。这里,诗人巧妙地利用“谁穿”这一细节,表现了诗人对这石洞的好奇与惊喜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在此山中已经度过了漫长的岁月,见证了无数的变化。而那遥远的钟声,则仿佛在召唤着诗人进一步探索这片神秘的土地。
颔联“万松风奏笙簧杂,叠嶂天开锦绣重。”则是诗人在进一步游览黄山时所感受到的自然之美。万株松林在微风中摇曳,宛如一支支笙簧在奏响,为这寂静的山谷增添了生机与活力。而那层层叠叠的山峰,就像是天工巧夺造化般地打开了一扇扇精美的屏风,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绚丽多彩的锦绣之中。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将黄山的自然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为之赞叹。
颈联“久住定应凡骨换,偶来忘却病身慵。”则是诗人在黄山的陪伴下所体会到的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久居此地的人定会感受到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与升华,甚至可能会发生质的转变。而偶尔来访的人,则会因为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而忘却身体的疲惫与不适。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黄山美景的深深喜爱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逃避。
尾联“斜阳更骋东南望,正见黄山第一峰。”则是诗人在夕阳西下时所作出的总结性描述。此时的黄山景色更是美不胜收,令人陶醉其中。而诗人则站在高处放眼望去,只见那巍峨壮观的黄山第一峰矗立在那里,如同一位威严的将军屹立于大地之上。这一句诗不仅点明了诗人所处的位置,也进一步强调了黄山的雄伟与险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整首诗通过对黄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描写,展示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成为了中国古典山水诗的瑰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