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丛茅屋枕潺湲,箫鼓喧阗绿树间。
田社又叨三度饮,鬓丝新入几茎斑。
横秋雁阵来何许,破午鸡声出近山。
解绶正堪同击壤,不妨身载夕阳还。

以下是对《辛亥秋社作》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和赏析。

  1. 诗词原文
    一丛茅屋枕潺湲,箫鼓喧阗绿树间。
    田社又叨三度饮,鬓丝新入几茎斑。
    横秋雁阵来何许,破午鸡声出近山。
    解绶正堪同击壤,不妨身载夕阳还。
  2. 词义与翻译
  • 茅屋:一种简陋的住宅形式,通常用茅草或木头搭建而成。
  • 潺湲:形容水流的声音柔和、悠长。
  • 田社:指农田祭祀活动,是中国农耕文化中的一种传统习俗。
  • 三度饮:多次饮酒,可能是指诗人参与宴会的次数较多。
  • 鬓丝新入几茎斑:意指诗人的鬓角开始出现白发,这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 横秋雁阵:形容秋天大雁南飞的场面壮观。
  • 破午鸡声:指清晨时分公鸡打鸣的声音。
  • 解绶:卸去官衔或官职,表示退休或离职。
  • 击壤:古代的一种游戏或劳作方式,类似于现今的抛石子游戏。
  1. 注释
  •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秋季参加田社活动的所见所感。
  • “一丛茅屋”指的是诗人住所的环境简朴而自然。
  • “箫鼓喧阗绿树间”描述了聚会现场的热闹氛围。
  1. 赏析
  •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文人在秋季田园活动中的所见所感。
  • 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抒发了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 诗歌的语言优美,意象生动,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辛亥秋社作》不仅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作品,更是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它通过具体的场景和人物活动,传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