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榻沈沈竹院西,小童添火试金猊。
几回浓抹书灯暗,一缕轻萦纸帐低。
自觉馀香来楚畹,谁分新味出曹溪。
山居忽记芸台上,宝篆曾容满袖携。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其内容如下:
夜阑静卧竹院西,小童添火试金猊。
几回浓墨书灯暗,一缕轻烟绕纸帐低。
自觉余香来自楚地,谁分新味出自曹溪?
山居忽忆芸台旧事,宝篆曾伴袖中携。
译文:
夜深人静时,我躺在竹院的西侧,小童帮我添上火盆以试验金猊。
几度在灯光下浓墨书写,笔端流淌出淡淡的墨迹,仿佛有轻烟缭绕着纸帐。
我感受到从那楚地传来的香气,谁又能分辨出这新的味道是从曹溪传来的呢?
忽然间想起了我在山中的往事,曾经带着那篆刻的宝印在衣袖中带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诗人独自在竹林中静坐的场景。他通过观察和感受,将夜晚的寂静、温馨和美好融入到字里行间,展现了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
首句“夜阑静卧竹院西,小童添火试金猊”,诗人描绘了深夜时分,他躺在竹院的西侧,小童为他添上火盆以试验金猊的情景。这里,诗人通过简洁的描写,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宁静的夜晚画面。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夜晚生活的喜爱和享受。
第二句“几回浓墨书灯暗,一缕轻萦纸帐低”则进一步展示了夜晚的氛围。诗人用淡雅的笔墨,写出了夜晚读书时的情景。他沉浸在书中的世界,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暗淡起来。而一缕轻烟则从纸帐上飘过,增添了几分神秘和宁静的感觉。
第三句“自觉馀香来自楚地,谁分新味出自曹溪?”则是诗人对于香味的思考。他认为,这余香来自遥远的楚地,而新味则可能源自曹溪。这里的“余香”和“新味”都是诗人在夜晚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独特气息,它们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地域和文化特色。
最后一句“山居忽忆芸台上,宝篆曾容满袖携”则让读者回到了作者的家乡和童年。他回忆起自己曾经在芸台山上居住的日子,那时他曾带着宝篆陪伴在身旁。这里的“宝篆”象征着珍贵的记忆和情感,而“满袖携”则表达了他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成功地将夜晚的宁静、温馨和美好呈现给了读者。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夜晚的美好,还让我们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