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胜归来日未晡,汪家亭子更开壶。
老人土味留宾客,博士山装累仆夫。
半醉拟凭溪上石,一餐思摘涧中蒲。
相携欲借龙眠手,绘作春风野宴图。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把握诗中所表达的主要内容。然后结合重点诗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老人土味留宾客,博士山装累仆夫”,意思是说:老人的土制菜肴留待宾客品尝,学者们的山中服色却让仆人劳累不堪。这里诗人以“老人”和“博士”来分别指代汪氏亭子的主人,即主人和宾客、主人和仆人,突出了亭子的简朴。“半醉拟凭溪上石,一餐思摘涧中蒲”,意思是说:半醉之际我打算靠着溪边石头休息,吃一顿便想采摘涧中菖蒲。这里诗人描绘了自己在饮宴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相携欲借龙眠手,绘作春风野宴图。”意思是说:我希望能与你们携手同游龙眠山庄,将这次的野宴绘制成画卷。这两句是说自己希望能与友人同游龙眠山庄,并希望友人将自己的所见所感绘制成画。赏析时可从诗歌的情感、手法、语言等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
译文:
饮罢归来太阳还未落山,汪家亭子里摆起了酒筵。
老人的土制菜肴留待宾客品尝,学者们的山中服色却让仆人劳累不堪。
半醉之际我打算靠着溪边石头休息,吃一顿便想采摘涧中菖蒲。
我希望能与你们携手同游龙眠山庄,将这次的野宴绘制成画。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任处州龙泉县令期间。龙泉地处浙江西南部的浙南山地丘陵区,山高林密,溪流潺潺。作者任龙泉县令期间,经常到各处去游览,欣赏着大自然的风光,写下了不少山水田园诗。这首诗就是他游龙泉时的得意之作。
首联“饮完归来日未晡,汪家亭子更开壶”。意思是饮酒完毕回来的时候,太阳尚未落山,汪家亭子里摆起了酒筵。诗人把酒言欢,畅饮大醉,直到日落西山。“开壶”,典出《庄子·盗跖》:“今有一人居北海之滨,曰:‘虽无琴瑟,鼓刀扬镰,以和其声,而未尝稍懈。’”壶者,盛酒器也。诗人饮酒后,兴致勃勃地回到汪氏亭子继续喝酒,直至太阳落山。颔联“老人土味留宾客,博士山装累仆夫”。意思是说:老人的土制菜肴留待宾客品尝,学者们的山中服色却让仆人劳累不堪。“土味”、“山装”,都是指当地的风土人情。汪氏亭子的主人,一个是老书生,一个是年轻的读书人。诗人对他们的尊称,体现了他们之间的友谊深厚。“老人”,在这里指的是老书生;“客”,指年轻读书人。“土味”“山装”,既指当地风土人情,也暗示了老书生和青年读书人的品格——淳朴、淡泊、安贫乐道。颈联“半醉拟凭溪上石,一餐思摘涧中蒲”。意思是说:半醉之际我打算靠着溪边石头休息,吃一顿便想采摘涧中菖蒲。诗人以“老人”和“博士”来分别指代汪氏亭子的主人,即主人和宾客、主人和仆人,突出了亭子的简朴。“半醉”,指诗人醉酒后的状态,意在表明自己与朋友饮酒尽兴,十分高兴。“凭”,依倚。“溪上石”,指溪边的一块大石。“摘”,指攀爬、摘取。“一餐”,一次用餐的时间。“涧中蒲”,指涧边的一株菖蒲。“菖蒲”,一种水生植物,叶子狭长,花小,清香扑鼻,可入药。此处指涧边生长的一种植物。尾联“相携欲借龙眠手,绘作春风野宴图”。意思是说:我希望能与你们携手同游龙眠山庄,将这次的野宴绘制成画。“相携”,指相互搀扶。“借龙眠之手”,意为借用龙眠山庄的美名。“龙眠山庄”,位于浙江安吉县境内,为江南名胜之一。诗人曾三次登临龙眠山,留下了不少赞美诗篇。尾联的意思是说:我希望可以和你们一同前往龙眠山庄游玩,将这次的野宴绘制成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