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日都门动别颜,河桥新霁水潺潺。
濯缨不负平生志,问学初升太学班。
奋迹几时来桂苑,计程三日过榆关。
东藩幕府今何似,目断孤云送子还。

诗句输出:

晓日都门动别颜,河桥新霁水潺潺。

译文:清晨的阳光照耀着京城的大门,离别的场景显得格外凄凉;河桥刚刚经过一场春雨后,水声潺潺,似乎在诉说着别离之情。

注释:都门,指京城的大城门;别颜,离别之意;河桥,指横跨河流的桥梁;新霁,即雨后的晴朗天气;潺潺,形容流水的声音。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京城大门前的景象和雨后河流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离别时的自然景色画面,同时也通过“晓日”和“河桥新霁”这两个时间点,表达了诗人对离别时刻的感慨。

诗句输出:濯缨不负平生志,问学初升太学班。

译文:洗涤着长缨(指帽子上的流苏),不辜负自己一生的志向;开始学习,准备进入太学学习。

注释:濯缨,意为洗涤长缨;平生志,指一生的抱负和志向;太学,古代的最高学府。

赏析:“濯缨”一词寓意深远,象征着洗去世俗尘埃、重新出发的决心与行动。而“问学初升太学班”则描绘了刘生从平民到学者的转变,以及他对学问的渴求和努力。这不仅展现了刘生的志向和决心,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教育背景和价值观念。

诗句输出:奋迹几时来桂苑,计程三日过榆关。

译文:何时能踏入桂花盛开的地方,三天内就要经过榆关。

注释:奋迹,意指奋发有为的行为或事业;桂苑,指桂花盛开的地方,常用以比喻高尚的理想境界或成就;榆关,古关隘名,位于今河北省山海关附近,是明朝长城的重要关隘之一。

赏析:此句表达了刘生对未来充满期待和憧憬的心情,同时也暗喻了他的求学之路将会非常艰难,但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愿意付出一切努力。通过“三日后过榆关”这一描述,诗人强调了刘生的决心和紧迫性,以及他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态度。

诗句输出:东藩幕府今何似,目断孤云送子还。

译文:现在的东藩幕府是什么样子?望着天边孤云,我在送你离开。

注释:东藩,指东边的藩王所在地,这里代指东藩幕府;幕府,古代将军的官邸,此处借指刘生的未来居所或事业;孤云,指天空中孤单而飘浮的云朵,常被用来象征思念之情。

赏析:此句通过想象刘生离去后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刘生未来的深深关切和不舍。同时,“目断孤云送子还”这句话更是将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既有对刘生离去的不舍,也有对他未来成功的美好祝愿。整首诗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明代文人的才情和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